放大鏡的原理
放大鏡可以用來觀察物體細微之處的儀器,是一種簡單的目視光學儀器,屬于一種焦距小于眼的明視距離的會聚透鏡。人之所以能夠看到物體,是因為物體在人眼視網(wǎng)膜上可以形成一個正比于物對眼所張的角。如果視角變大,那么在眼中形成的像也會越大,就能準確看到物體的每一細微之處。
將物體移近眼睛,就能使人的視角加大,但由于人眼的調(diào)焦能力有一定的限制。而利用放大鏡,把物體放在眼睛前面,同時將物體放在放大鏡的外面,可以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利用放大鏡就能夠達到放大視角的目的。
虛像與實像的區(qū)別
實像:物體上某點發(fā)出(或反射、折射)的光,經(jīng)過面鏡、透鏡的反射,折射的實際光線如果是會聚的,其會聚點我們叫物體上某點的實像點。對應于物體上每一個物點都有一個實像點,與物體上各物點相對應的所有實像點的集合,就是物體的實像。實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現(xiàn)出來,如照相機底片上所成的就是實像。
虛像:由面鏡成透鏡反射或折射的實際光線如果是發(fā)散的,則它們不可能會聚,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就是虛像點。所有虛像點的集合,就是物體的虛像。虛像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觀察到。
放大鏡的形狀是兩邊薄,中間厚。光線通過它的時候會發(fā)生折射,聚到一點上,我們把這一點叫焦點。用放大鏡看東西時,如果我們的眼睛正好在這個焦點上,從物體來的光線經(jīng)過折射后進到眼睛里,眼睛就會以為光線是從遠方直接射進來的,使我們覺得這個物體比原來大了許多。
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時候,首先要使物體和鏡面保持平行。然后調(diào)整放大鏡和物體間的距離,直到要看的物體十分清楚時為止。
這時,我們的眼睛正好是在放大鏡的焦點上。另外,千萬不要用放大鏡看太陽。因為放大鏡能把陽光聚集在一起,溫度很高,會把眼睛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