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引起肛周膿腫的病因較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醫(yī)學專家認為,感染是導致肛周膿腫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常生活中因肛裂、痔、肛竇炎、肛門周圍皮膚毛囊汗腺炎及肛門周圍皮膚病等感染,都可形成肛門直腸周圍膿腫,還有一些疾病,如白血病、糖尿病、結核病、潰瘍性大腸炎等等,也可能引起抵抗力下降而造成肛門膿腫。
此外,由于手術引起的感染也是造成肛周膿腫的一個感染因素,如肛門直腸術后感染,尿道術后感染、會陰部術后感染、產后會陰破裂縫合術后感染、尾骶骨骨髓炎術后感染等,都可能引起肛周膿腫。
醫(yī)源因素也是導致肛周膿腫的三大原因之一。因局部麻醉感染,或油溶液注入后吸收不良,會造成膿腫;因乙狀結腸鏡檢查,造成腹膜穿孔感染,也會引起膿腫;因直腸周圍注射化學藥物刺激,造成組織壞死,也會造成肛周膿腫;或者有時注射藥物時因操作不當或藥物不潔等,也會因感染導致膿腫的發(fā)生,需要引起重視。
專家表示,其他因素,如槍、刀傷,直腸內異物損傷后感染,性病淋巴肉芽腫,放線菌病,直腸憩室炎感染,或者患者本身身體抵抗力低,或者患者本身患有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等,都可能是造成肛周膿腫的因素。
直腸內異物損傷后感染,放線菌病,直腸憩室炎感染,肛管直腸癌破潰或波及深部的感染,及身體虛弱,抵抗力低下,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營養(yǎng)不良,都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發(fā)病原因。
(1)按感染病菌分類
①非特異性肛周膿腫 由大腸埃希桿菌、厭氧菌等混合感染引起;②特異性感染 臨床較為少見,以結核性膿腫為主。
(2)按膿腫部位分類
①肛提肌下膿腫(低位膿腫) 包括肛周皮下膿腫、坐骨直腸間隙膿腫、低位馬蹄形膿腫等;②肛提肌上膿腫(高位膿腫) 包括骨盆直腸間隙膿腫、直腸后間隙膿腫和高位馬蹄形膿腫等。
(3)按膿腫的最后結局分類
瘺管性膿腫及非瘺管性膿腫2大類。①非瘺管性膿腫 凡與肛竇、肛腺無關,最終不殘留肛瘺者,均屬非瘺管性膿腫;②瘺管性膿腫 即為經肛竇、肛腺感染而致,最后遺留肛瘺者。
先感到肛門周圍出現小硬塊或腫塊,繼而疼痛加劇、紅腫發(fā)熱、墜脹不適、坐臥不寧、夜不能眠、大便秘結、排尿不暢成里急后重等直腸刺激癥狀。并隨之出現全身不適、精神疲憊乏力、體溫升高、食欲減退、寒戰(zhàn)高熱等全身中毒癥狀。
一般在1周左右可形成膿腫,在肛門周圍成直腸內指診可摸到柔軟、壓痛、有波動的腫物,用注射器穿刺可抽出膿汁。若自行潰破或切開排膿后疼痛緩解或消失,體溫下降,全身情況好轉。但流膿的傷口卻不易愈合或暫時愈合后又復發(fā)流膿,經久不愈,就成為肛瘺。由于膿腫發(fā)生的位置不同,癥狀也不同。
肛瘺的多發(fā)性,可形成直腸陰道瘺、直腸尿道瘺和直腸膀胱瘺,危及周圍臟器,并且多年未治或誤治的老肛瘺有病變的可能。
肛瘺一旦形成,自愈的機會極少。肛瘺感染發(fā)炎后,肛門疼痛劇烈,潰破后膿水污染內褲,膿汁刺激局部皮膚,肛門瘙癢劇烈。久而久之可使身體虛弱消瘦,精神不振,抗病能力下降,發(fā)作亦越頻繁,形成互為因果。
任由肛瘺發(fā)展,可對括約肌造成嚴重損傷,甚至可能造成肛門失禁等并發(fā)癥。
肛瘺的多次反復發(fā)作,膿液可穿破管壁順括約肌間隙蔓延而成多發(fā)性、復雜性肛瘺,不但給治療帶來困難,而且也影響到肛門的生理功能。
引發(fā)低位肛瘺、坐骨直腸窩膿腫等并發(fā)癥。
1、B超可測及膿腔。
2、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多。
3、肛門周圍有硬結或腫塊,局部溫度增高、壓痛或有波動。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膿腫,直腸指檢可觸及壓痛性腫塊,直腸內穿刺可抽出膿液。
本病的治療沒有太多選擇,治愈的方法只有手術,且越早越好。在無條件或身體條件不允許手術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藥物治療。
(1)抗炎表淺的膿腫可選擇口服抗生素,一般用廣譜抗生素。對范圍相對大的膿腫需聯(lián)合用藥,甲硝唑、硫酸依替米星、卡那霉素、鏈霉素等。
(2)外用藥涂金黃膏、活血止痛散、四黃膏、玉露膏等。
(3)中藥內服明·薛已校注的《外科精要》中提出初起予以消散,成膿期予以托毒的治療理念??梢杂孟煞交蠲?、黃連解毒湯加減。
(1)抽膿減壓局部消毒,用20ml注射器從膿腫最薄弱處刺入膿腔,抽取膿液,邊抽邊上下移動針頭,直至無膿可抽。
本方法可以暫時減輕膿腔張力,緩解疼痛,適用于臨時應急處理,但不能代替手術。如果病情發(fā)展快,如壞死性筋膜炎等,就不能用,以免耽誤病情。
(2)切開排膿在局部麻醉下,從膿腔中間部位,切開小口排膿,術后用甲硝唑沖洗膿腔,并放置油紗條引流。
屬于暫時性應急處理,或是二次手術療法的第一次手術??膳懦瞿撘?,迅速減輕癥狀,但不能代替根治術,一般約需3個月左右,待瘺管形成,內口明確,再行根治術。
(3)根治術:①低位膿腫-直接切開。②馬蹄膿腫-切開加曠置。③高位膿腫-掛線術。④高位膿腫-等壓引流術。由于切割掛線依然切斷了肛直環(huán),痛苦大,創(chuàng)口深。為了進一步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可采取雙向等壓引流手術治療,術中采取半切割掛線,并放置引流管,可不切斷肛直環(huán)而使膿腔愈合。
肛周膿腫不能自愈,如果膿腫的位置較深,則可能有發(fā)熱、乏力等全身癥狀,肛周部的疼痛紅腫往往不太明顯。
肛管直腸周圍膿腫一般不能自行痊愈,如任其發(fā)展,最終膿腫將向肛周皮膚或肛管直腸腔內破潰形成肛瘺,如果膿液得到引流,癥狀可暫時緩解,隨后破潰口可愈合,膿液又不斷積聚,感染向周圍繼續(xù)擴散,再次出現癥狀,并可能出現新的膿腫,并形成多個破潰口,如此反復發(fā)作,經久不愈。
所以,一旦出現肛管直腸周圍膿腫應及時治療,少數肛周表淺的膿腫可采用抗生素治療、熱水坐浴、局部理療等方法消散,但多數患者需要手術切開膿腫,充分引流膿液,防止其不斷擴散,以減輕疼痛等癥狀。
1、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增進血液循環(huán),加強局部的抗病能力,預防感染。
2、保持肛門清潔,勤換內褲,便后清潔肛門,對預防感染有積極作用。
3、積極防治其他肛門疾病,如肛隱窩炎和肛乳頭炎,以避免肛周膿腫和肛瘺發(fā)生。
4、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以肛周膿腫為臨床表現的其他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腸結核等。
5、避免久坐濕地,以免肛門部受涼受濕,引起感染。
6、防治便秘和腹瀉,對預防肛周膿腫與肛瘺形成有重要意義。
7、一旦發(fā)生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應早期醫(yī)治,以防其蔓延、擴散。
8、積極防治其他肛腸疾病,如肛竇炎、肛乳頭肥大、肛裂、炎性痔、直腸炎等能及時、正確、有效的治療,可以避免和減少肛周感染,膿腫和肛瘺的發(fā)生。
9、合理調配飲食。既可以增加食欲,糾正便秘改善胃腸功能,也可以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日常飲食中可多選用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飲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等。
聲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tǒng)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