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就是脾氣不足或者受損,從而造成身體內臟功能失調,脾是后天之本,脾胃的好壞關系到一個人營養(yǎng)的吸收。脾的好壞影響到人體的內循環(huán)分泌系統(tǒng)。脾虛導致身體津液不能被吸收,就會形成濕、痰濕、容易造成局部肥胖、黃臉婆等。且經常性的大便不成形,怕冷,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病毒和細菌等。
脾虛或飲食不節(jié)、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濕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xiàn)或伴有脾虛。
多因飲食不節(jié),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損傷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體虛弱。
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fā)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中氣亦指脾氣。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之氣上輸于肺,以榮養(yǎng)其他臟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可出現(xiàn)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癥。
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
大家都知道,抑郁憂思傷脾,加上現(xiàn)在生活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作息不規(guī)律,人們也經常處于憂慮狀態(tài),導致脾越來越不好。
夏季天氣燥熱,人們習慣從冰箱了拿飲料和水果直接食用,甚至有時直接食用大量的冰激凌、冰棒等食品,要知道生冷食物,是很容易傷脾的。
現(xiàn)在社會體力勞動的職位越來越少,腦力勞動的職位越來越多,大多數(shù)都普遍缺乏運動,有的人手無縛雞之力,缺乏體育鍛煉。生命在于運動,經常不運動,導致脾胃越來越不好,功能減退。
當今社會飲食沒有規(guī)律,經常暴飲暴食,吃大量的垃圾食品、油炸食品、辛辣刺激的食品,這樣的食物都是對脾有重大傷害的。
沒有按照科學的方法減肥,吃一些減肥產品,亂吃一些西藥,化學藥物,導致對脾的傷害越來越多。
脾虛的一個大的變化在于舌頭的變化。一般來說,健康的舌頭應該是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干凈。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xiàn)明顯的齒痕,那就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xiàn)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那么就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fā)黃發(fā)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同時,在夏季,脾濕的人也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fā)黃。
在中醫(yī)理論中,當濕氣進入體內后最容易傷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液體,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yǎng)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數(shù)人在夏季濕熱的環(huán)境中,都會出現(xiàn)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饑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后卻有飽脹的感覺,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xiàn)。
早上起床的時候,如果覺得胸悶氣短、頭暈腦漲。那就說明是脾胃功能失調,比較虛弱。
中醫(yī)認為,脾氣一虛,肺氣先絕。也就是說脾與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肺金失養(yǎng),就容易出現(xiàn)氣短,等肺氣虛的表現(xiàn)。
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嚴重時會出現(xiàn)下肢水腫等問題。身體肥胖的人,90%都是體質虛弱者。體虛是身體脾胃功能減弱衰退所致。體虛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從而消耗營養(yǎng)的能力減低,消耗不掉的營養(yǎng)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脾胃主運化水谷,脾胃功能失調或者是減弱,就會水濕運化不暢,皮膚和肌肉就會缺乏營養(yǎng),變得沒有彈性。久而久之就會出現(xiàn)眼瞼下垂,最后導致了眼袋的形成。當眼袋較大時,可能就要謹慎是否脾虛了。提高脾胃功能可以輔助消除眼袋。
如果出現(xiàn)宿便形狀軟爛、黏膩即為脾濕的癥狀,說明消化功能出現(xiàn)異?,F(xiàn)象。脾臟主要管理著人體內的水濕運化,如果脾虛的話,濕氣就無法正常被排出體外,水分代謝也會跟著出現(xiàn)異常,大便稀溏、不成形也是最基本的癥狀之一。
我國的中醫(yī)認為大部分疾病都是陰陽不協(xié)調,風濕邪穢侵入機體導致的,大部分的疾病都是沒有做好保暖措施。在春季,早晚溫差大,又是過早的脫掉厚衣服,導致濕邪入體。而濕寒之氣對脾的傷害是很大的,它們會堆積在脾內,導致消化不良、胃疼、腸胃炎癥等。所以,日常要做好保暖,注意溫度變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
積極的情緒可以使人身心健康,也可以調理陰陽,平衡氣血。氣血順暢,神志清楚,是身體保持健康的一大因素。醫(yī)學證明,積極樂觀的心情,可以刺激人的中樞神經,中樞神經的興奮,可以加強大腦對身體的調節(jié)作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都會受到心情的影響。所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可以改善脾虛。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有許多形式,例如:跑步、爬山、攀巖、快步走、瑜伽等。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可以有效的刺激腸道蠕動,提高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同時,也可以加強體內的新陳代謝,排出毒素。同時,運動可以加快身體的氣血平衡,有助于脾虛的調節(jié)。
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一個人保持健康的基石。每天定時、定量的吃飯,做到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粗細搭配,不挑食,不偏食,才能有一個好的腸胃。同時,也加快改善脾虛的癥狀了。除了主食之外,還應該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這樣有助于助消化。也可以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在平時少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如:大蒜、辣椒、大蔥等等。不要吃太多的油炸食品、生冷食物,這些食物會加重脾的負擔,也會加重脾虛的癥狀。
脾虛的人吃什么好?中醫(yī)古籍中經常指出,脾胃是后天之本,一個人如果脾胃出現(xiàn)了問題,那么他的身體也一定不會非常健康,因為脾胃影響著人體的消化吸收。對于脾胃功能較薄弱的患者來說,需要多進食養(yǎng)胃健脾的食物,幫助身體的調養(yǎng),只有脾胃調整得好,才能夠吸收和消化營養(yǎng)物質,保持身體健康。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食物補脾益胃。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泄。”
脾病解釋脾虛?!侗窘浄暝氛f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俗稱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峨S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p>
《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粳米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妒宠b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p>
俗稱苡仁米、六谷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侗静萁浭琛芬灿小拔陡誓苋肫⒀a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大棗具有補血的功效,大棗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所以,氣虛者宜用大棗煨爛服食為佳。
狗肉性溫,味咸,能補中益氣,對氣虛兼有脾虛或腎虛或肺虛或陽虛者更宜。所以脾虛之人可以常吃狗肉。肉補肺氣,固腎氣。
燕窩具有益氣補虛、養(yǎng)陰補肺的作用,燕窩,性能補氣,凡脾肺虛弱,及一切虛在氣分者宜之,又能固表,表虛漏汗畏風者,服之最佳。
性微溫,味甘,也是中醫(yī)極為常用的補氣中藥,是民間常用的補氣食品。不少醫(yī)書都稱黃芪補一身之氣?!侗静萸笳妗氛J為: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是以有耆之稱。根據醫(yī)家習慣,黃芪常與黨參或太子參或人參同服,則補氣之力愈佳,氣虛體質食之更宜。
性溫,味甘微苦,為中醫(yī)最常用的有力的補氣中藥,也是眾人皆知的補氣食物,它能大補元氣。《藥性論》中說它補五臟氣不足?!夺t(yī)學啟源》還認為,人參治脾胃陽氣不足及肺氣促,短氣、少氣,補元氣。氣虛者食用人參,頗有功效,對氣虛兼有陽虛或脾虛或肺虛者,食之更宜。
聲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tǒng)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