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學習怎么辦 揭秘兒童厭學背后的秘密
孩子厭學背后的秘密
調(diào)查顯示,56.8%的小學生覺得“學習真沒什么意思!令我們頭昏腦漲!”厭學似乎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
“孩子不愿意上學怎么辦?”、“孩子不用功讀書怎么辦?”、“孩子小學很愛學習,升學后慢慢開始厭學了怎么辦?”諸如此類的問題整天困擾著中國的父母們。
在不少家長眼里,厭學就是孩子未來的絕癥,是一個家庭希望的滅絕,在他們看來,如果孩子厭學,未來將一片灰暗。于是,厭學被像病一樣地開始治療,無法對厭學免疫的孩子自然就成了病人。
孩子厭學主要表現(xiàn)為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孩子往往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嚴重者一提到上學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孩子為什么厭學?原因有很多:
1、動機缺失
學習生活被貪玩好動主宰,對學習沒有需求欲,需要被動地在老師、父母的監(jiān)督下完成學習任務(wù),這是無動機;認為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對學習的認識消極甚至錯誤,這是負動機。沒有動機就沒有動力。
2、興趣轉(zhuǎn)移
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處于成長中的青少年,興趣的顯著特點是動搖性,只要干擾因素強烈,就會發(fā)生轉(zhuǎn)移。看小說、打游戲、上網(wǎng)、早戀甚至黃色書刊,當興趣逐漸轉(zhuǎn)為這類活動,學習興趣也就隨著降低了。
3、缺乏信心
一些孩子曾經(jīng)努力過,但仍然常常失敗,很少甚至沒有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一次次的失敗,讓他們認為自己天生愚笨,智力低下,不是學習的材料,因而主動地放棄了努力,這便是典型的習得性失助感現(xiàn)象。
4、情感遷移
孩子的情感容易延伸與發(fā)散,當由于某種原因?qū)δ澄唤處煯a(chǎn)生不滿時,不聽他講的課以致對該課程的情況是普遍易見的。
5、家庭變故
家庭變故,父母離異,情感孤獨,缺乏溫暖,這些缺失的情感很難用學習這件辛苦的事來尋求補償。于是當孩子通過其他渠道獲得了心理滿足后,厭學也就自然發(fā)生了。心理疲勞“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真味被過重的學業(yè)負擔壓塌,
6、心理疲勞
導致厭倦而厭學,對孩子而言這是他們緩解壓力的一種途徑。學習像沉重的大山,年少的孩子怎能承得住苦海無邊的酸楚。
7、過高期望
盼子成才是父母再合理不過的期望,但當著份心過于急切、過于不切實際,父母卻全然不知時,逆反心理也就這樣產(chǎn)生了。面對父母采取的不正當措施,孩子最可能的想法就是“反正達不到要求,索性就放棄了。”
孩子不學習怎么辦
1、不要操之過急,要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
家長應(yīng)了解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孩子共同設(shè)計一個可行的學習目標,切忌因操之過急而給孩子造成壓力。家長的心情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情緒,因此,在幫助孩子學習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這種情緒會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2、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學習情緒,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家長必須了解,孩子心情愉快時會比較喜歡學習,學得更好更起勁。家長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能力不及的時候,就要想辦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否則會使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畏懼感。
3、用游戲性的語言對孩子提出要求
許多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時不注意方式,以為只要孩子明白大人的意思就行了。其實,家長對孩子用游戲性或音樂的語言說話是很有鼓勵作用的。
4、給孩子恰當?shù)年P(guān)懷和鼓勵,幫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家長應(yīng)為孩子提供一個屬于他自己的環(huán)境,并適時地關(guān)愛、鼓勵孩子,讓孩子養(yǎng)成自動自覺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家長要指出孩子的優(yōu)點,時常表揚孩子,讓他知道自己的潛能,對自己充滿自信心。
5、用努力而不是用分數(shù)去評價孩子
家長不應(yīng)過分重視孩子的功課、成績,而要看孩子的整體性表現(xiàn)而加以稱贊。 如果孩子盡了力,也得不到好成績,家長應(yīng)表示理解,不要讓他有過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