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至1958年長沙市為不管縣時期,只管市、郊,沒有轄縣。1959年以后為管縣時期,有轄縣。
1949年8月,長沙市轄8區(qū):城東區(qū)、城南區(qū)、城西區(qū)、城北區(qū)、文藝區(qū)、金盆區(qū)、岳麓區(qū)、會春區(qū),下轄82保、1838甲。
1950年8月,廢除保甲制度。
1950年3月30日,設(shè)郊區(qū)辦事處領(lǐng)導(dǎo)外四區(qū)。
1953年1月,設(shè)水上區(qū)。
1955年10月,東、南、西、北4區(qū)建306個居委會、2909個居民組,區(qū)名去掉“城”。
1956年5月,撤銷市郊外四區(qū),轄鄉(xiāng)并為7鄉(xiāng)1鎮(zhèn)。同年撤水上區(qū)。
1957年內(nèi)4區(qū)轄26街道(東區(qū)6個、南區(qū)5個、西區(qū)8個、北區(qū)7個),275居委會,2766居民組;郊區(qū)轄7鄉(xiāng)1鎮(zhèn),44村。
1958年9月,農(nóng)村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郊區(qū)建立萬年紅、東風(fēng)、岳麓公社,18個大隊。城區(qū)轄4區(qū)25街道233居委會2731居民組。12月,長沙縣、望城縣劃歸長沙市管轄。
1959年2月,長沙市撤消郊區(qū)。3月,長沙縣、望城縣兩縣合并稱長沙縣,屬長沙市領(lǐng)導(dǎo)。長沙市轄25街道5鎮(zhèn)26個公社、227居委會、2489居民組。
1962年1月12日,恢復(fù)長沙市郊區(qū)。
1977年12月,恢復(fù)望城縣建置,將長沙縣分為長沙、望城兩縣。
1978年底,長沙市轄5區(qū)2縣,16縣轄區(qū),84公社6鎮(zhèn),29街道,1132大隊,308居委會。
1983年2月,瀏陽、寧鄉(xiāng)、湘陰劃歸長沙市管轄,湘陰縣隨即劃歸岳陽地區(qū)。
1984年2月,長沙市轄4縣1郊的人民公社先后改為同名的鄉(xiāng)(鎮(zhèn))。
截至2023年末,長沙市下轄6個區(qū):芙蓉區(qū)、天心區(qū)、岳麓區(qū)、開福區(qū)、雨花區(qū)、望城區(qū),3個縣(市):長沙縣、寧鄉(xiāng)市、瀏陽市。全市共轄69個鎮(zhèn)、5個鄉(xiāng)、96個街道、749個社區(qū)、875個村。
長沙位于中國東南部,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地域范圍為東經(jīng)111°53′~114°15′,北緯 27°51′~28°41′。東臨江西省宜春市和萍鄉(xiāng)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
長沙地形復(fù)雜,湘江兩岸形成地勢低平的沖積平原,其東西兩側(cè)及東南面為地勢較高的低山、丘陵。東有屬于湘贛邊雁陣式山系的大圍山,其主峰七星嶺,海拔1607.9米,為全市最高處,望城區(qū)喬口鎮(zhèn)西側(cè)湛湖海拔23.5米,為全市最低處。
長沙的總體地質(zhì)特征是:地層出露齊全,花崗巖體廣布,地質(zhì)構(gòu)造復(fù)雜,礦產(chǎn)資源豐富。東北、西北兩端山地環(huán)繞,地勢相對高峻,中部遞降趨于平緩,略似馬鞍形,南部丘崗起伏,北部平坦開闊,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形如一個向北開口的漏斗。
長沙市地下礦藏種類多,以非金屬礦具特色。已查明的有鐵、錳、釩、銅、鉛、鋅、硫、磷、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煤等50余種,礦點300多處。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有自然生長和引進栽培樹102科、970多種,其中常綠樹460多種,落葉樹510多種,喬木450多種,灌木410多種,竹藤類100多種。主要林木有松、杉、櫟、樟、楠、椿、茶、油茶、柑橘、毛竹等。
長沙市區(qū)屬湘江水系。湘江自湘潭昭山流經(jīng)天心區(qū)西南邊境,然后由南向北縱貫市區(qū),經(jīng)望城區(qū)喬口出境。經(jīng)過市境的長度有74公里,其間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條,其中較大的有瀏陽河、撈刀河、靳江、溈水。
長沙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由于位居盆地內(nèi)部,距海較遠,受冬夏季風(fēng)轉(zhuǎn)換,地勢向北傾斜等因素的影響,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長沙市年平均氣溫18.9℃,極端最高溫度為40℃,極端最低溫度為零下5.4℃,降雨量1390.8毫米,總?cè)照諘r數(shù)為1553.1小時。
長沙市境內(nèi)主要以湘菜為主,湘菜源遠流長,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其著名詩篇《招魂》中,就記載了湖南的許多菜肴。西漢時期,湖南的菜肴品種就達109個,烹調(diào)方法也有九大類。六朝以后,湖南的飲食文化豐富與活躍。明、清兩代,是湘菜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湘菜的獨特風(fēng)格基本定局。清朝末葉,在長沙先后出現(xiàn)了軒幫和堂幫兩種湘菜館。民國初年,出現(xiàn)了著名的戴(楊明)派、盛(善齋)派、肖(麓松)派和祖庵派等多種流派,奠定了湘菜的歷史地位。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得到更好發(fā)展。
長沙出名的美食小吃有長沙臭豆腐、口味蝦、糖油粑粑、蔥油粑粑、辣椒炒肉、長沙米粉、剁椒魚頭、麻仁香酥鴨、豬油拌粉、德園包子、麻辣子雞、長沙湯面、縐紗餛飩、刮涼粉、冰糖湘蓮等。
市樹
香樟樹為一種常綠喬木;原產(chǎn)于中國東南沿海,隋唐時即傳入長沙地區(qū)。據(jù)園林、文化部門普查,長沙市200多株古樹名木中,古樟占了三分之一,有86株,高居首位。圓通寺(今瑯梨鎮(zhèn)長沙縣農(nóng)機廠)的古樟,樹齡近千年,胸徑達2.28米。1985年11月30日,確定香樟樹為長沙市市樹。
市花
杜鵑花與報春花、龍膽花合稱中國三大名花,而且位列其首,長沙地區(qū)的氣候和土壤十分適合杜鵑花的生長,長沙人稱杜鵑花為“映山紅”。1985年11月30日,確定杜鵑花為長沙市市花。
秦為長沙郡治臨湘縣。西漢為長沙國都城。東漢復(fù)為長沙郡治,上隸荊州。吳、晉、南朝,臨湘析出湘西,臨湘為長沙郡首邑,南朝宋開始,湘西為衡陽郡(長沙郡析出)首邑,上隸荊州或湘州(西晉懷帝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分荊、江二州置)。公元589年隋統(tǒng)一中國,廢州郡,行州、縣二級制,臨湘(省湘西)改稱長沙縣。洪武五年(1372)六月,潭州府更名長沙府,轄十二州縣,上隸湖廣布政使司。1920年長沙設(shè)市政廳,年底設(shè)市政公所。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共轄8區(qū)82保1838甲。
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jīng)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xiāng)”、“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有馬王堆漢墓、四羊方尊、三國吳簡、岳麓書院、銅官窯等歷史遺跡。凝練出“經(jīng)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長沙既是清末維新運動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策源地之一,又是新民主主義的發(fā)祥地之一。走出了黃興、蔡鍔、劉少奇等名人。
白俄羅斯莫吉廖夫市
韓國晉州市
剛果(布)布拉柴維爾市
美國紐黑文市
冰島奧佛斯市
南非金伯利市
意大利阿雷佐市
比利時蒙斯市
芬蘭羅瓦涅米市
韓國龜尾市
美國奧克蘭市
普羅魯阿市
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市
美國澤西市
德國新魯濱市
美國圣保羅市
瑞士弗里堡市
澳大利亞奧本市
日本鹿兒島市
剛果布拉柴維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