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湘西臘肉的做法
1、加工時間
一般在冬至后至立春前,即公歷12月23日至2月6日,加工期限約為40天。
2、原料準備
食鹽、花椒、五香粉適量。
3、鹽椒粉腌漬
肉、鹽、花椒、五香粉按100∶2∶2∶1的比例,將鹽椒粉拌勻備用。盡快將宰殺后的豬肉擦抹鹽椒粉后,將其裝入大缸腌漬,大塊肉條放下部,小塊、薄肉條放上部,裝滿后用木板或薄膜蓋住,不需翻動。腌漬時間為5天~7天,讓鹽椒粉充分溶粘在肉條上。
4、熏烘
將腌漬好的肉條逐個穿繩懸掛在火堂上方的吊架上,以火堂中心點向四周擴展。肉條離火堂高1.2米~1.6米,利用冬季農(nóng)家在火堂上燒煮、取暖燃燒柴薪產(chǎn)生煙熱氣進行熏烘。熏烘的次數(shù)以自然炊食取暖次數(shù)為宜,日熏烘夜晾露,冷熱相間。一般熏烘期為30天~60天,燃料以炭薪林、用材林、鋸木粉、枯餅、谷殼等為佳,切勿用垃圾或廢紙屑、農(nóng)膜燒熏。熏烘時火苗不宜過大過急,以防外干內(nèi)生。肉條四周不宜用竹簾或農(nóng)膜圍欄。中途可將吊掛的肉條相互調(diào)換位置。
5、下架貯藏
經(jīng)過一二個月的熏烘后,肉條逐漸失水變干,色澤由白變褐紅色,此時可下架食用或貯藏。為了延長食用期,保證臘肉的正宗美味,可用采用以下四種方法貯藏:一是將熏烘好的肉條藏在谷堆或谷殼中、二是藏入鋸木屑中、三是掛在通風(fēng)干燥的壁板上、四是用稻草包裹放在干燥處。
二、湘西臘肉怎么做好吃
1、取材
首先必須健康,以湘西本地土黑豬為佳(土黑豬肉質(zhì)緊實,香味濃郁,糯性遠強于白豬,喂食講究源喂食草,五谷雜糧食用山泉水);非市場飼料豬,以圈養(yǎng)為佳(野外放養(yǎng)肉質(zhì)過于瘦熏制后肉質(zhì)過于柴硬),圈養(yǎng)必須一年左右(一年以上的豬才具備肉質(zhì)緊實肉味香濃)
2、腌制
取用當天現(xiàn)殺土黑豬肉當天腌制,鹽度適合,腌制好后掛于木質(zhì)瓦屋火堂高炕之上。
3、熏制
采用野生山茶籽殼、茶籽樹、釉子樹干、橘樹桿及其它硬質(zhì)低煙度生柴雜木為佳,不要使用高煙度生柴,切忌不要用大量明火熏制,采用低煙度低溫慢熏制兩個月以上。
4、色澤
一塊熏制好的上等湘西臘肉應(yīng)該色澤微微紅潤有光,洗干凈后,外表微微發(fā)黃,色澤層次分明。
三、五種經(jīng)典的湖南臘肉的做法
1、大蒜葉炒臘肉
這道菜最出味的是一定要有大量的大蒜葉和干辣椒。臘肉洗干凈后一定要提前在電高壓鍋里蒸上二十分鐘,然后再在鍋里與蒸出來的汁一起炸個30秒到一分鐘左右,再加入大蒜葉和干辣椒,翻炒幾下后就可以出鍋。中間不需要放任何的調(diào)料品,也不需要放鹽,因為臘肉本身是屬于偏咸的菜品,加上大蒜葉后反而可以中和一下咸度,口感更好。這道菜在湖南的享譽程度非常的高,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廚房里飄出來的基本都是這個菜的香氣。
2、蘿卜干炒臘肉
這一道菜最出味的地方是在于:自曬的蘿卜干。曬干的蘿卜干,泡發(fā)后,切成小段,提前放入鍋中干炒出香味來,炒干水分,再與蒸好的切片臘肉一起煸炒,不用放一滴油,正好蘿卜干就充分的把這些多余的油汁吸收了。再放上點鹽、大蒜頁和干辣椒,堪稱美味。
3、臘味合蒸
臘味合蒸,顧名思義就是將幾種臘制的食品,加工后放在蒸鍋里一起蒸。這道菜中臘肉、臘魚、臘八豆這三樣是必備款。不過,對于湖南不同的地區(qū),這道菜也有不同的制法,像邵陽、懷化那邊更多的是將臘肉、臘魚、臘雞、臘腸等放在一起蒸。不過,無論是哪種做法,臘味合蒸都各有各的味道,而且非常下飯哦。這一道菜,在招待客人時使用的頻率堪稱臘肉中的經(jīng)典。
4、干鍋茶樹菇臘肉
這道菜是將臘肉與新鮮食材比如:茶樹菇、萵苣結(jié)合,一同下鍋炒制后,再放入干鍋小火煎。在吃的同時,不斷的享受到臘肉與新鮮食材的完美碰撞與結(jié)合。尤其是萵苣煎到軟的時候,咬上一口就可以感受到香香的臘肉味,那種感覺可真叫爽。所以,這一道菜在平常湖南人家有喜事,宴請賓客時點的非常多,無論春夏秋季,四季均可享用。
5、臘肉蒸豬血丸子
湖南邵陽、永州地區(qū)出產(chǎn)的豬血丸子比較有名,以豆腐加入適當?shù)呢i血和豬肉制成,味道非常美。所以,湖南人特別喜歡把這一道食材與臘肉結(jié)合起來。其實這道菜的制作是非常簡單的,將豬血丸子、臘肉用熱水清洗干凈后,切成薄片,放在電高壓鍋里一起蒸上十分鐘即可出鍋。期間不需要添加任何的輔料,即可品嘗到食材的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