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原理:在圍合界面上選擇有利方位,適當地擴大開門開窗的洞口面積,使室外景觀、氣息與清風能夠滲透進來,用以調節(jié)人的視覺和感受,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同時也是克服封閉空間閉塞、沉悶等缺點的較好辦法。
常見空間: 臥室、衛(wèi)生間、書房、封閉式廚房、儲物間、衣帽間等。
注意事項:用限定性比較高的圍護實體包圍起來,無論是視覺、聽覺等相對封閉,有利于隔絕外來的各種干擾
設計原理:在開敞的室內方位上,加上玻璃幕墻或玻璃推拉門。也可只在開敞界面的一半寬度或上半高度處作開敞處理,從而形成“半開敞(半開放)空間”,起著保護室內隱私的作用。
常見空間:庭院,陽臺、露臺、開放式廚房等。
注意事項:開敞空間是外向性的,限定度和私密性較小,開敞的程度取決于界面的圍合、開洞的大小以及啟閉的控制能力等。
設計原理:通過裝修的手段砌筑的木隔斷、輕鋼龍骨墻、玻璃隔斷等雖然只承載自重但是由于圍合物固定因此在一定的時間內,他們做組成的空間也稱為固定空間。
常見空間:木隔斷、輕鋼龍骨隔斷墻、固定玻璃隔斷、墻體隔斷、吧臺隔斷等。
注意事項:穩(wěn)固空間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使用不變、功能明確、位置固定的空間,因此可以用固定不變的界面圍隔而成。
設計原理:為了能適應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而需隨時改變其空間形式,因此常采用靈活可變的分隔方式,如折疊門、可開可閉的隔斷、家具、活動墻面、天棚等。
常見空間:隔斷門、推拉門等。
注意事項:常用的分割手法有利用隔墻劃分、利用隔斷劃分、利用綠化劃分、利用水體劃分等。
設計原理:動區(qū)是人們活動較為頻繁的區(qū)域,應該靠近入戶門設置,尤其是廚房。
常見空間:住宅中狹長的平行界面、樓梯;住宅中的門廳、過道、客廳等。
設計原理:過渡性空間存在不確定因素,要有較強的包容能力,不僅不能切斷相鄰空間,而且也不能孤立相鄰空間,也能起到功能分區(qū)的作用,如動區(qū)和靜區(qū)、凈區(qū)和污區(qū)等過渡地帶。
注意事項:要對墻、地和頂的結構進行處理,確定施工工藝和要求。
設計原理:通過幾個鏡面的折射,把原來平面的物件造成立體空間的幻覺,緊靠鏡面的物體,還能把不完整的物件(如半圓桌),影像成完整的物件(圓桌)的假象。
注意事項:在室內特別狹窄的空間,常利用鏡面來擴大空間感,并利用鏡面的幻覺裝飾來豐富室內景觀。
設計原理:可以借助各種隔斷、家具、陳設、照明、綠化、結構構件升高或降低地坪或天棚,或以不同材質、色彩的平面變化來限定空間,或依靠聯想劃定空間,產生“心理空間”
注意事項:沒有十分明顯的隔離形態(tài),也缺乏較強的限定性,是只靠部分形體的啟示
設計原理:模糊空間中擦除內部和外部的差異,使室內空間的連續(xù)性加強.充分運用模糊空間的特性可以營造出一種多層次,多功能,有靈性的空間。
注意事項:模糊空間對內則敞開懷抱,門是可有可無的。因為這個空間本身在功能上的模糊性,因此經常“依附”在其他功能性空間上。
設計原理: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限定性,在視覺、聽覺等方面具有很強的隔離作用。能夠滿足使用人群對領域感、安全感、私密性的心理需求。
常見場合:如北京傳統的四合院、徽州老建筑、揚州個園等園林、廣州西關老宅或上海石庫門,還有客家圍屋,它們往往開窗很高或很小,而墻則相當之高。如今,在中國的城市中經常還是看到各種封閉的空間。如,小區(qū)有圍墻欄桿,公園有圍墻,寺廟有圍墻,車站有護欄,售票窗口有玻璃隔斷,還有保安值守等等。
設計原理:空間強調多個空間的聯通和穿插,強調空間與環(huán)境的流通和滲透。開敞空間的做法與古典園林異曲同工,講究對景、借景、漏景等元素,注意與大自然或周圍空間的交流融合。開敞空間能夠提供更多維的室內空間感受,擴大固定空間的視野范圍。
常見場合:廣場內應設置電話亭、飲水器、標志牌、垃圾箱、座椅(凳)和燈光照明、公廁等設施;城市水體,應保護岸線的自然形態(tài)和生態(tài)特點,岸線設計應充分考慮水體的警戒水位、潮差和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