燜燒杯燜銀耳的方法
1、銀耳泡發(fā)1~1.5小時,撕成小朵備用。如果還準備了干百合與蓮子的,事先泡發(fā)好,去掉蓮心;雪梨切小塊;紅棗撕開去核。
2、泡發(fā)過程中,可事先給燜燒壺稱量60~70%的水(料越多水越少,預估正好裝滿燜燒壺為佳),倒入鍋中待用。然后在燜燒壺中裝入沸水并蓋住預熱,預熱一分鐘即可,時間長一點也可以。
3、懶人做法:將預先稱量的水和銀耳放入鍋中煮開,煮開后放入輔料(百合,枸杞,蓮子,雪梨,桂圓肉,紅棗)攪拌均勻后即可一起倒入燜燒壺。蓋緊,有保溫袋的還可以放入保溫袋中。放置6小時以上就可以起鍋了。缺點:輔料會太過于熟爛,吃起來沒有口感。
4、吃貨做法:銀耳做法同前,但可以延長保溫時間使其更軟糯,可以隔4~6小時拿出來再煮一次,而輔料則應該在最后一次煮之后再放,然后放置2小時之后再起鍋。
5、起鍋之后,小碗裝盛,放入適量的砂糖/冰糖/紅糖/黃糖即可使用。
由于燜燒壺幾乎密閉,所以不會有水量損失,不同于用火燒煮。注意不要加入過量的水,食料配比時應按照吃的時候希望的水與料的比例進行配置。發(fā)現(xiàn)過多的話,如果有椰粉可以做成椰奶銀耳羹其實也可以。
燜燒壺做銀耳要多久
銀耳做法可以延長保溫時間使其更軟糯,可以隔4~6小時拿出來再煮一次,而輔料則應該在最后一次煮之后再放,然后放置2小時之后再起鍋。
銀耳熬出膠質的竅門 一、先挑朵好銀耳 煮軟糯銀耳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不用多說了,當然是買好點的銀耳干啦,9.9包郵那些硫磺陳年銀耳就不用多想了,果斷棄之。 挑選銀耳最關鍵——銀耳多糖,占據了銀耳干的70-75%,銀耳的精華所在,如何辨別銀耳多糖多少,就看銀耳羹的出膠量。更加濃稠,出膠量更多的,便是銀耳多糖更豐富的那款。好銀耳應該是煮的方法得當情況下,煮糯了后還能保持銀耳的形狀,入口后也能感覺到銀耳的棉柔輪廓,但是很容易就化了,這樣才是新鮮好銀耳的“糯”。 熏硫磺的銀耳怎么分辨呢?人的鼻子和舌頭是騙不過的,品質新鮮的銀耳,聞一聞應有銀耳的清香,無酸、臭、異味。掰下點生吃,如果對舌有刺激或有辣的感覺肯定就是熏硫磺的,有異味或酸辣和不爽感覺的就是陳年銀耳,也就是說你生吃一點,吃了還想再掰點吃的話就是好銀耳,吃了稍微有點覺得這東西不能生吃或吃不下去的,就不是好銀耳。 當然選產區(qū)也大有講究,名頭最響的產地有二,福建古田,和四川通江。都聲稱是銀耳發(fā)源地,銀耳之鄉(xiāng)。 二、開始煮軟糯出膠的銀耳羹 要做出稠嘟嘟,粘乎乎,像甜品店出品一樣那種,說難也不難,成功要訣只有兩字,無他,一曰等,二曰熬。對于銀耳來說就是要泡,泡銀耳和泡MM一樣,都要投入時間和精力,我以前試過泡上1個鐘頭就熬,效果自然大多時候也就呵呵了,煮出來的銀耳爽脆可口,爽脆啊,淚。現(xiàn)在長記性了,泡銀耳一定要泡透,要泡透,要泡透。說三遍是因為這事兒真的很花時間,而且最最關鍵的是用冷水至少泡5小時,不能是溫水切記,最好是一天一夜,中間記得換水,一來是浸泡中可能會有土或者雜質,所以要換水,二來更重要的是,夏天天熱,銀耳泡上一天很容易起沫,還會有異味,所以水是一定一定要換的啊,當然,泡銀耳的水也不必倒掉,如此富含蛋白質、微生物的水,用來澆點花花草草也是極好的。 三、將銀耳撕出盡量多的橫切面 沒錯就是撕撕撕撕, 把銀耳用手來撕成小塊,銀耳的膠是出自橫切口,想辦法增加橫切面積就能讓出膠更容易。 四、用什么鍋來煮呢? 所謂善其事利其器,說到工具,有用電飯鍋的、用砂鍋的、用不銹鋼鍋的、用鐵鍋的,個人就不湊字數了,個人看來這些貨效果都差不多,都是“火候足時他自美”,自家用的是隔水電燉盅。無他,省事,一來是不用看火,一鍵設定就得,二來是好刷,就只用洗一個盅,里外沖洗干凈就行。廢話不多說,一鍵全搞定,自家小盅只有1.5、2.5、3.5這種時間檔位,個人一般設置成2.5小時,然后,然后就是等嘍。因為你要給銀耳的膠質析出留出充足的時間吶。所以,個人一般是晚上提前燉上2.5小時,然后撥掉插銷,靜候湯稠。啥,你說怎么燉的時間這么短哈,你造嗎,雖然設定時間是2.5小時,但機器是要很久才會完全冷下來吶,前前后后加起來要5-6個鐘頭,需要注意的是,讓銀耳自然冷卻這一步必不可少,冷卻的過程就是出膠的過程,做什么都可以著急,等銀耳出膠不可以,NO。 綜上,如果要數字化表述一下,就是5-6-12,首先是銀耳浸泡要5小時以上,然后是充分燉煮2-3小時,個人用的是燉盅,總體大約保持5、6小時的加熱時間,最后就是靜置12小時,靜待銀耳中膠質的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