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qū)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guī)范;民俗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中國是個文化之邦,再加上悠久的歷史,形成了比較豐富的風俗民俗文化。那么國內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少數民族有什么特別的風俗?國外風俗又是什么樣的呢?小編將為您介紹民風民俗相關知識。
風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qū)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guī)范。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guī)范差異,稱之為“風 ”;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guī)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世代相傳、較為穩(wěn)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民俗傳統(tǒng)的國家,在中國境內土生土長的各民族中,都有廣大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各類民俗文化,代代傳承。
漢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維吾爾族 苗族 彝族 壯族 布依族 朝鮮族 滿族 侗族 瑤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傣族 黎族 僳僳族 佤族 畬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東鄉(xiāng)族 納西族 景頗族 柯爾克孜族 土族 達斡爾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毛南族 仡佬族 錫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塔吉克族 怒族 烏孜別克族 俄羅斯族 鄂溫克族 德昂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塔塔爾族 獨龍族 鄂倫春族 赫哲族 門巴族 珞巴族 基諾族【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qū)>>】
少數民族特色節(jié)日
苗族:苗年、社節(jié)、四月八、蘆笙節(jié)、斗馬節(jié)、拉谷節(jié)。
壯族:銅鼓節(jié)、蛙婆節(jié)、陀螺節(jié)、農具節(jié)、花婆節(jié)、隴端節(jié)、吃立節(jié)、婭拜節(jié)、壯年、三月三歌節(jié)、?;旯?jié)、藥王節(jié)、吃新節(jié)、莫一大王節(jié)、擂背節(jié)、嘗新節(jié)、跳嶺頭節(jié)。
侗族:姓氏節(jié)、侗年、冬節(jié)、花炮節(jié)。
彝族:火把節(jié)、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jié)、跳歌節(jié)。
蒙古族:那達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紀念節(jié)、馬奶節(jié)、燃燈節(jié)、火日、祭敖包、麥德爾節(jié)、點燈節(jié)、塔克勒干節(jié)。
回族:開齋節(jié)(肉孜節(jié))、古爾邦節(jié)、圣紀節(jié)。
傣族:潑水節(jié)、入夏節(jié)、出夏節(jié)。
藏族:轉山會(沐佛節(jié)、敬山神)、采花節(jié)、黃藏歷元旦、薩噶達瓦節(jié)、女兒節(jié)、望果節(jié)、白來日追節(jié)。
瑤族:討念拜、討寮皈節(jié)、度戒、達努節(jié)、牛節(jié)、盤王節(jié)。【查看詳細>>】
少數民族風俗民俗
回族風俗
飲食風俗: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動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惡的飛禽走獸。
婚俗:各地回族婚禮形式多種多樣。比較一致的程序是請媒人提親、說色倆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親)、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鬧洞房、擺針線、回門等。
葬喪風俗:葬禮要經過停尸、善面、備殮、凈身、下葬、紀念亡人等程序。其中殯禮(站者那則)是回族喪葬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凡參加殯禮的人必須洗大凈。
信仰:伊斯蘭教在回族的形成和發(fā)展中始終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回族形成后,各地回族一直延續(xù)著這一信仰。【查看詳細>>】
傣族風俗
飲食風俗:生、鮮、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點,傣味中以酸為美味之冠。主食以大米為主,食昆蟲,食花。
婚俗:一般實行從妻居的習俗,即男到女方家上門,因此婚禮主要在女方家舉行。
葬喪風俗:要根據死者的不同年齡、不同身份和不同死因而采取不同的喪葬儀式。喪葬方式有火葬、土葬、水葬和四種。
信仰: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屬于小乘佛教,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余。內地傣族崇拜“龍神”、“龍樹”。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查看詳細>>】
藏族風俗
飲食風俗:酥油、茶葉、糌粑、牛羊肉被稱為西藏飲食的“四寶”,此外,還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
婚俗:得先求喇嘛活佛看看自己未來的婚姻是否吉祥,然后男方或女方就請自己的親戚或媒人持哈達及禮品到對方家求婚。
葬喪風俗:藏族的喪葬習俗比較特別,分塔葬、火葬、天葬、土葬和水葬這五種,并且等級森嚴,界限分明。采用哪種葬儀,同時也主要取決于喇嘛的占卜。
信仰:藏族信仰藏傳佛教、苯教等。【查看詳細>>】
壯族風俗
飲食風俗:主食稻米,制作方法有蒸、煮、炒、燜、炸等,各種米飯、米粥、米粉、米糕、糍粑、粽子、湯圓等。
婚俗:婚禮四部曲是接親、送親、成親和回門。他們的婚禮也像他們招待賓客的糖茶一樣,甜津津而耐人尋味。主要分為:接親、送親、成親、回門四個習俗。
葬喪風俗:壯族傳統(tǒng)的喪葬習俗,主要有兩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土葬,以“二次葬”為主要葬式。
信仰:沒有統(tǒng)一的宗教信仰。壯族的宗教多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仰多神。【查看詳細>>】
蒙古族風俗
飲食風俗:飲食大致有四類,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
婚俗:蒙古族的婚俗是從求親開始的,男方須多次向女家求親,才能得到女家的許諾。
葬喪風俗:新中國成立前,蒙古族的喪葬有火葬﹑土葬和野葬(也稱天葬)。新中國成立后,蒙古族野葬形式消失,完全改用土葬和火葬。
信仰:薩滿教是蒙古人古老的原始宗教。【查看詳細>>】
維吾爾族風俗
飲食風俗:傳統(tǒng)飲食以面食為主,喜食羊、牛肉,蔬菜吃得相對較少。
婚俗:婚前,男方必須向女方交彩禮,男女雙方領取結婚證后,會舉行婚宴。
葬喪風俗:遵照伊斯蘭教規(guī),實行土葬,主張速葬。
信仰:伊斯蘭教在維吾爾族地區(qū)占據統(tǒng)治地位。【查看詳細>>】
納西族風俗
飲食風俗: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一兩樣炒菜和咸菜、湯等,特別喜食當也回族的牛肉湯鍋和干巴。
婚俗:按周禮的六禮:問名,納采,會親(在麗江稱之為親家會),過門(麗江稱請媳婦),送禮柬,迎親。
葬喪風俗:自古是火葬,后實行土葬,喪葬禮儀注入了諸多的滿漢習俗。
信仰:納西族是個信仰多種宗教的民族, 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東巴教,也信仰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道教。【查看詳細>>】
土家族
飲食風俗:土家族菜肴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豆制品也很常見。
婚俗:男女多經對歌相愛結婚。有“哭嫁習慣”習慣。
葬喪風俗:土家族實行火葬,土司制度時期至今實行土葬。
信仰: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查看詳細>>】
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傳承保護傳承措施
一個民族的文化,既是該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標示”,也是維系該民族認同的紐帶和支柱。文化既是民族的根,也是民族不斷發(fā)展的源,同時也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礎。民族文化生命力的萎縮,本民族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就會存在問題,更進一步,當一個民族的文化被肢解時,這個民族也必然面臨分崩離析的命運。所以,真正的亡國,是文化的消亡。
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的措施有哪些?
1、首先要堅持文化自信,強化文化認同。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
2、要堅持精神引領,牢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內在的、獨特的思維方式,并作用于建筑風格、文化習俗、傳統(tǒng)節(jié)日、語言文字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3、堅持創(chuàng)新發(fā)展,做到與時俱進。牢牢把握民族文化的靈魂和內涵,在批判繼承中加以創(chuàng)新,找到符合自身文化發(fā)展的方向,不斷吸收、借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