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的作用】各種維生素的作用及功能 維生素的功效與作用
維生素是個龐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維生素就有幾十種,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前者包括維生素A、D、E、K,后一類包括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以及許多“類維生素”。
現(xiàn)在醫(yī)學上發(fā)現(xiàn)的維生素主要有: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A:維持正常視力,預防夜盲癥;維持上皮細胞組織健康;促進生長發(fā)育;增加對傳染病的抵抗力;預防和治療干眼病。
維生素D:調(diào)節(jié)人體內(nèi)鈣和磷的代謝,促進吸收利用,促進骨骼成長。
維生素E:維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謝;維持中樞神經(jīng)和血管系統(tǒng)的完整。
維生素K:止血。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還能促使肝臟制造凝血酶原。小兒維生素K缺乏癥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1:保持循環(huán)、消化、神經(jīng)和肌內(nèi)正常功能;調(diào)整胃腸道的功能;構(gòu)成脫羧酶的輔酶,參加糖的代謝;能預防腳氣病。
維生素B2:又叫核黃素。核典素是體內(nèi)許多重要輔酶類的組成成分,這些酶能在體內(nèi)物質(zhì)代謝過程中傳遞氫,它還是蛋白質(zhì)、糖、脂肪酸代謝和能量利用與組成所必需的物質(zhì)。能促進生長發(fā)育,保護眼睛、皮膚的健康。
泛酸(維生素B5):抗應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術后腹脹。
維生素B6:在蛋白質(zhì)代謝中起重要作用。治療神經(jīng)衰弱、眩暈、動脈粥樣硬化等。
維生素B12:抗脂肪肝,促進維生素A在肝中的貯存;促進細胞發(fā)育成熟和機體代謝;治療惡性貧血。
維生素B13(乳酸清)。
維生素B15(潘氨酸):主要用于抗脂肪肝,提高組織的氧氣代謝率。有時用來治療冠心病和慢性酒精中毒。
維生素B17:劇毒。有人認為有控制及預防癌癥的作用。
對氨基苯甲酸:在維生素B族中屬于最新發(fā)現(xiàn)的維生素之一。在人體內(nèi)可合成。
肌醇:維生素B族中的一種,和膽堿一樣是親脂肪性的維生素。
維生素C:連接骨骼、牙齒、結(jié)締組織結(jié)構(gòu);對毛細血管壁的各個細胞間有粘合功能;增加抗體,增強抵抗力;促進紅細胞成熟。
維生素PP(煙酸):在細胞生理氧化過程中起傳遞氫作用,具有防治癩皮病的功效。
葉酸(維生素M):抗貧血;維護細胞的正常生長和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
維生素T:幫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維生素U:治療潰瘍上有重要的作用。
維生素是人體營養(yǎng)、生長所需的有機化合物。機體如果缺乏維生素,就會出現(xiàn)某種疾病。因此有些人認為維生素是營養(yǎng)素,攝入是“多多益善”。人需要維生素越多越好嗎?答案是否定的。合理營養(yǎng)的關鍵在于“適度”。過多攝入某些維生素,對身體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我們知道,維生素大致可分為水溶性(維生素B、C)和脂溶性(維生素A、D、K等)兩大類。水溶性類的維生素多余部分一般可隨尿液排出體外,脂溶性類的維生素A或D,多余者不能排出體外。這樣就給人們一個印象以為水溶性維生素食多了無害,有人主張每日口服維生素C3—5克以達到保健的目的。其實這是有害的,實驗證實,長期日服維生素C1克以上時,可引起草酸尿、高尿酸血癥、高外血癥。有的人全身可出現(xiàn)皮疹、浮腫、血壓下降、惡心。在脂溶性維生素中,以維生素A和維生素D服用量過大而引起的中毒最為常見。維生素A過剩時,將引起不眠、氣喘、眩暈、脫發(fā)、惡心、腹瀉等癥;維生素D過剩時,可引起食欲不振,倦怠、便秘、體重下降及低燒等。
正常人每日需要維生素C50—100毫克,維生素A2500—3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300—400國際單位。
從營養(yǎng)上講,所謂維生素應該是人體不能合成(或合成數(shù)量不能滿足需要)而在人體正常代謝過程和調(diào)節(jié)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一類物質(zhì)。它們是必須由食物供給的營養(yǎng)素。因此缺乏時就會出現(xiàn)某種典型的臨床癥狀。截止目前為止并未發(fā)現(xiàn)因缺乏苦杏仁甙而患任何缺乏癥的,因此這兩種物質(zhì)根本不能稱為維生素。
維生素的作用和功能:
維生素A:
維生素A最主要作用(生理功能)包括: 維持視覺;促進生長發(fā)育;維持上皮結(jié)構(gòu)的完整與健全;加強免疫能力;清除自由基 。
食物來源:一是維生素A原,即各種胡蘿卜素,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綠葉菜類、黃色菜類以及水果類,含量較豐富的有菠菜、苜蓿、豌豆苗、紅心甜薯、胡蘿卜、青椒、南瓜等;另一類是來自于動物性食物的維生素A,這一類是能夠直接被人體利用的維生素A,主要存在于動物肝臟、奶及奶制品及禽蛋中。
缺乏癥:夜盲癥。
維生素B1:
作用(生理功能):促進成長; 幫助消化,特別是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改善精神狀況;維持神經(jīng)組織、肌肉、心臟活動的正常;減輕暈機、暈船;可緩解有關牙科手術后的痛苦;晚間入睡前服用1至2片,有驅(qū)蚊作用有助于對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的治療。
食物來源:酵母、米糠、全麥、燕麥、花生、豬肉、大多數(shù)種類的蔬菜、麥麩、牛奶。
缺乏癥:維生素B1缺乏常由于攝入不足,易導致干性腳氣病、濕性腳氣病、嬰兒腳氣病等。
維生素B12:
作用(生理功能):促進紅細胞的發(fā)育和成熟,使肌體造血機能處于正常狀態(tài),預防惡性貧血,維護神經(jīng)系統(tǒng)健康;以輔酶的形式存在,可以增加葉酸的利用率,促進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代謝;具有活化氨基酸的作用和促進核酸的生物合成,可促進蛋白質(zhì)的合成;代謝脂肪酸,使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被身體適當運用;消除煩躁不安,集中注意力,增強記憶及平衡感;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健全不可缺少的維生素,參與神經(jīng)組織中一種脂蛋白的形成。
食物來源:動物肝臟、腎臟、牛肉、豬肉、雞肉、魚類、蛤類、蛋、牛奶、乳酪、乳制品。
缺乏癥:惡性貧血(紅血球不足);月經(jīng)不順;眼睛及皮膚發(fā)黃,皮膚出現(xiàn)局部(很小)紅腫(不疼不癢)并伴隨蛻皮;惡心,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唇、舌及牙齦發(fā)白,牙齦出血;頭痛,記憶力減退,癡呆;可能引起人的精神憂郁;引起有核巨紅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脊髓變性,神經(jīng)和周圍神經(jīng)退化;舌、口腔、消化道的粘膜發(fā)炎。
維生素B2:
作用(生理功能):參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核酸和脂肪的代謝可提高肌體對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促進生長發(fā)育; 參與細胞的生長代謝,是肌體組織代謝和修復的必須營養(yǎng)素; 強化肝功能、調(diào)節(jié)腎上腺素的分泌; 保護皮膚毛囊粘膜及皮脂腺的功能;和其他的物質(zhì)相互作用來幫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zhì)的代謝。
食物來源:奶類及其制品、動物肝臟與腎臟、蛋黃、鱔魚、胡蘿卜、釀造酵母、香菇、紫菜、魚、芹菜、橘子、柑、橙等 。
缺乏癥:核黃素缺乏??;脂溢性皮炎(眼、鼻及附近皮膚脂溢且有皮屑及硬痂);引起嘴唇發(fā)紅、口腔炎、口唇炎、口角炎、舌炎;陰道瘙癢;口腔潰瘍等。
維生素C:
作用(生理功能):促進骨膠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組織創(chuàng)傷口的更快愈合;促進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謝,延長肌體壽命;改善鐵、鈣和葉酸的利用;改善脂肪和類脂特別是膽固醇的代謝,預防心血管??;促進牙齒和骨骼的生長,防止牙床出血;增強肌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抗應激能力和免疫力。
食物來源:柑桔類水果、蔬菜等。
缺乏癥:壞血?。谎例l萎縮、出血;發(fā)生動脈硬化;貧血;免疫力下降等。
維生素D:
作用(生理功能):提高肌體對鈣、磷的吸收,使血漿鈣和血漿磷的水平達到飽和程度;促進生長和骨骼鈣化,促進牙齒健全; 通過腸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過腎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維持血液中檸檬酸鹽的正常水平; 防止氨基酸通過腎臟損失。
食物來源:魚肝油;黃油;牛奶;干磨;干魚;牛肝;小雞等。
缺乏癥:佝僂病、嚴重的蛀牙、軟骨病、老年性骨質(zhì)疏松癥。
維生素E:
作用(生理功能):延緩細胞因氧化而老化,保持青春的容姿;供給體內(nèi)氧氣,使您更有耐久力;和維生素A一起作用,抵御大氣污染,保護肺臟;防止血液凝固;減輕疲勞;是局部性外傷的外用藥(可透過皮膚被吸收)和內(nèi)服藥,皆可防止留下疤痕;加速灼傷的康復;以利尿劑的作用來降低血壓;防止流產(chǎn);有助于減輕腿抽筋和手足僵硬的狀況;降低患缺血性心臟病的機會。
食物來源:獼猴桃、堅果(包括杏仁、榛子和胡桃)、瘦肉、乳類、蛋類、還有向日葵籽、芝麻、玉米、橄欖、花生、山茶等壓榨出的植物油。包括紅花、大豆、棉籽和小麥胚芽(最豐富的一種)、菠菜和羽衣甘藍、甘薯和山藥。萵苣、黃花菜、卷心菜、菜塞花等綠葉蔬菜是含維生素E比較多的蔬菜。 魚肝油也含有一定的維生素E 。
缺乏癥:紅血球被破壞、肌肉的變性、貧血癥、生殖機能障礙。
維生素K:
作用(生理功能):維生素K控制血液凝結(jié);維生素K是四種凝血蛋白(凝血酶原、轉(zhuǎn)變加速因子、抗血友病因子和司徒因子)在肝內(nèi)合成必不可少的物質(zhì);缺乏維生素K會延遲血液凝固;引起新生兒出血即使供給大量的維生素K1和維生素K2的天然形式也不會中毒。
食物來源:牛肝、魚肝油、蛋黃、乳酪、優(yōu)酪乳、優(yōu)格、海藻、紫花苜蓿、菠菜、甘藍菜、萵苣、花椰菜,豌豆、香菜、大豆油、螺旋藻、藕。
缺乏癥:新生兒出血疾病,如吐血、腸子、臍帶及包皮部位出血;成人不正常凝血,導致牙齦出血、流鼻血、尿血、胃出血及瘀血等癥狀;低凝血酶原癥,癥狀為血液凝固時間延長、皮下出血; 小兒慢性腸炎;熱帶性下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