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軟包和硬包的區(qū)別
在過去卷煙只有軟包的一種規(guī)格,后面隨著技術、工藝的進步,才出現(xiàn)了硬盒香煙。同一品牌的軟包香煙和硬盒香煙,可不僅僅是包裝上的差異,兩者的價格、口感也有所差異。一般來說,軟包香煙要比硬盒香煙要貴出幾塊(每包)。當然這只限于中高檔香煙,而如果是低檔香煙,則硬盒的會稍貴一些。
口味差異,為了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要,焦油含量也有高低之分。部分煙民表示,軟包香煙口感綿,而硬盒的辣。此外軟、硬包香煙在煙葉原料、產品工藝方面幾無差別。所以軟包、硬盒香煙沒有優(yōu)劣之分,具體看消費者如何選擇。
軟包香煙為什么比硬盒香煙貴
其實這種說法只適用于中高檔香煙,究其原因,無非有以下幾點:
1、軟包香煙用的紙張質量更好,工藝比硬盒繁雜。尤其是軟包硬化的系列,軟包成本略高一些;
2、軟包產量上同比硬包要低一些;
3、運輸過程中,軟包易擠壓變形,殘次率較高;
4、“軟貴定律”,消費觀念的影響。
中華的“軟硬史”
在早期,大部分香煙都是軟包包裝,那是因為成本較低。上海“中華”一開始都是軟包。后來,引進了硬盒卷包機后,開始生產“硬中華”。無疑,硬盒的包裝成本更高,更加便于攜帶;而軟包煙放到口袋里容易掉煙絲,煙支易扭曲變形。按照這個邏輯,硬盒的出現(xiàn),應該把軟包煙趕出高檔市場才對。
事情就是這么好玩。煙民們發(fā)現(xiàn),市場上的軟包慢慢少了,不好買了。產品稀缺,引發(fā)了老煙槍們的無限聯(lián)想——“軟包中華抽不到了,尼瑪真好抽啊!”“新出的硬盒香煙,煙絲真不如軟中,懷念軟中啊!”……而實際上,一開始軟、硬中華的煙絲是一樣的!
既然軟包供不應求,上海卷煙廠就把軟包培養(yǎng)成更高檔次的煙,這時候才反過來真正把軟、硬中華的煙絲給區(qū)分出來,繼續(xù)營造軟中品質更高、貨源更少的市場氛圍。
中華的“軟硬史”,乃是硬盒包裝的始作俑者們,所萬萬沒有想到的。
這就是市場的力量,也是上海人趁勢而為的智慧。
低檔煙在定律的“那一頭”
無論如何,“成本導向型”的另一頭,真正的以總成本原則來定價的低檔煙,情況與“軟貴定律”完全不同,反而成了“硬貴定律”。
比如,曾經普及咱老百姓的“紅梅”香煙,硬紅梅4塊一包,軟紅梅只要3塊甚至2塊5;什么“大豐收”、“紅山茶”、“黃金龍”、“芙蓉”……一大幫子“民煙”,就是硬盒比軟包貴。
這種“硬貴定律”是因為,低檔煙的定價策略是總成本導向原則,成本高售價高、成本低售價低。不可否認,“硬盒機”的機械程度比“軟包機”復雜,維修成本更高,硬盒煙的輔料成本也高,所以一些低檔煙就把硬盒版本定價高一點,免得虧本,甚至有的低檔煙就根本不做硬盒,真心不劃算,這就是成本的力量!
消費心理的延伸
也有人說:為什么有“軟貴定律”?其實是長衫跟短打的道理。人們?yōu)槭裁创╅L衫?因為長衫不利于勞動,所以是上等人的象征。人們?yōu)槭裁闯檐洶驗檐洶菀着獕?,怕擠,所以是上等人的象征。
是否有人注意到吸煙的人的心理需求呢?拆包習慣以及從煙盒拿煙的習慣,以及放煙的習慣等。這些習慣都注定了軟包是不可被消除的產品。把軟包的條封拆開,用左手頂住底部,右手兩指并攏敲擊另外一側,彈出一支香煙——很有感覺吧!
“能保持軟盒煙的挺括整潔”,可以作為一種身居高位或有閑階級的標識,盡管這一符號遠不如別墅名車那么顯著有效,但因為它的廉價和高爆光率,還是頗受青睞。類似的例子還有高跟鞋、拖地長裙、長指甲、很容易弄臟的白手套、難以維護的絲綢服裝……而那些兜售奢侈品的商家,絕不會宣傳其產品簡單易用,易于維護保養(yǎng),這些優(yōu)點是留給大眾消費品的。
這可以作為“軟貴定律”的另一個辯論依據(jù),盡管聽起來還有那么一點玄乎。
例外:初衷的漸行漸遠
例外也正在不斷出現(xiàn),甚至有打破“軟貴定律”的趨勢。比如,如雷貫耳的“云煙大重九”,硬盒的市場售價明顯在千元規(guī)模以上,高出軟包很多;有機煙“玉溪莊園”,“紅塔山大師”,都是硬盒;天價煙中的新貴——像“黃金葉天葉”、“貴煙國酒香30”,都是硬盒。這些例外,已經儼然成了高檔煙中的主流形態(tài),“軟貴定律”隨著大中華的不斷普及和擴量,也正在逐漸忘卻了初衷。
而近年來興起的“軟包硬化”,更是正在不斷改變了軟、硬的高、低兩檔次的定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