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怎么吃
嚼檳榔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同地方的人嚼檳榔的方法也不一樣。海南人嚼檳榔的方法跟臺灣人的嚼法差不多。他們在嚼檳榔的時候都要加一些其他的東西一同嚼,那里面包含著很多的技藝。海南人嚼檳榔的時候,先把檳榔切成三到四塊,形狀有點像一瓣桔子那樣,然后再把檳榔的外皮和果蒂剝除掉(因為外皮不容易嚼爛,而果蒂有一種苦味)。這時候一般還不能直接地把檳榔放到嘴里面,而是要搭配一種藤類植物的葉子,在海南俗稱為“荖葉”,荖葉上面涂上一些石灰,將其包卷成一個三角形的。這最后才把涂上石灰的荖葉和檳榔一起放到嘴里面咀嚼。如果嚼檳榔的時候不用涂上石灰的荖葉,直接嚼檳榔的話,那就索然無味。“一口檳榔一口灰”就是這個這意思,所謂的一口檳榔在海南話里就是一塊檳榔的意思。這種吃法可防齲齒、健脾開胃、精神舒暢,有治水腫殺蟲之功效,吃時有甜感、微醉、有癮,但無副作用。
檳榔怎么正確吃
先將擯榔果切成小片,取灰漿少許放在扶留葉上,裹住擯榔片放人口里慢慢咀嚼。此時口沫變成紅色,再把口沫吐掉而細啖其汁,愈嚼愈香,津津有味,直至臉熱潮紅,謂之醉擯榔。擯榔癮大的婦女,配上少量煙葉,又香又辣,如喝烈酒。
檳榔吃多了有害無益。檳榔中含大量檳榔素,具有細胞毒性,口腔黏膜和檳榔中所含生物堿等物發(fā)生反應,會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和白斑病,嚴重者可致癌變。檳榔吃多了會怎么樣?
1、口腔癌發(fā)生很可能是由于長期嚼檳榔引起
長期咀嚼檳榔可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不僅造成口腔黏膜板結(jié)硬化,影響正??谇还δ?,而且還是一種癌前狀態(tài)。檳榔滋味特殊,吃完容易產(chǎn)生興奮、舒暢感,但檳榔中含大量檳榔素、生物堿,其具有細胞毒性,口腔黏膜和檳榔中所含生物堿等發(fā)生反應,會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在臨床表現(xiàn)為張口困難、麻木感、發(fā)生潰瘍等,久而久之就可能刺激癌變發(fā)生。
2、嚼檳榔易形成牙結(jié)石和牙周病
癌變只是嚼檳榔最嚴重危害之一。檳榔中的石灰質(zhì)和檳榔汁長期浸淫口腔容易形成結(jié)石;檳榔粗糙還可能誘發(fā)多種牙周病變。
除臺灣外,海南、湖南以及廣東部分地區(qū)也盛行咀嚼檳榔。專家提醒,吃檳榔對健康不利,應控制吃檳榔量。有嚼食檳榔習慣的人如出現(xiàn)口腔內(nèi)潰瘍久治不愈、口腔黏膜有白色及暗斑等征兆,應及時到醫(yī)院檢查以排除癌變可能。
擯榔有生吃、干吃兩種。生吃,即把新鮮的綠色擯榔果切成小片,果肉和果核同時嚼食。干吃,即把果子煮熟晾干,保存起來供長期食用。
吃擯榔更有趣的是,不單食它的瓤肉,而與“扶留葉”(俗稱萎葉)、灰漿(用蚌灰或石灰調(diào)制而成)為佐料一起嚼食,即所謂“一口擯榔一口灰。
檳榔正確吃法是嚼著吃!
好處:有利于口腔健康;防止口腔癌的形成。
壞處:擯榔渣容易到肺部對肺和呼吸道有很大的危害。
臺灣人的吃法無情莫把檳榔嚼 說到檳榔的吃法,臺灣人是很有一套技巧的,他們把采收后的檳榔,剝除果蒂和較老的部分,先取由彰化引進的帶有胡椒香氣的荖葉,再攪勻石灰,用小刀涂少許在葉上,將之卷起。然后切開檳榔,將已卷好的荖葉夾放在中間,這樣老藤、石灰、檳榔一起嚼食。據(jù)說,如果三者缺一,檳榔不僅食之無味,人們還會認為你是一個毫無感情的冷血動物。 吃檳榔由于三物混合后即呈紅色,食者邊嚼邊吐,吐出來的汁液如同鮮血一般,而嘴角、牙縫都是一灘灘血跡,雖不雅觀,但嚼起來臉頰紅潤,血脈賁張,全身暖洋洋的,如同喝了一杯薄酒,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那種滋味非親嘗者無法言喻。
知識問答文章內(nèi)容的經(jīng)驗方法源于程序系統(tǒng)索引或網(wǎng)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wǎng)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對于用戶言論及其它源網(wǎng)站的內(nèi)容引發(fā)的全部責任,由用戶自行承擔,網(wǎng)站不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