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內科常見病
1、高血壓
血壓高于120/80。長時間可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腦血管意外、眼底動脈硬化、腎小球硬化等等。
2、冠狀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常見危險因素為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等。常見心絞痛、心肌梗死。心絞痛常見癥狀胸骨后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緩解。臨床常不典型,可僅有左肩胛區(qū)針刺樣疼痛。心電圖有心肌缺血的表現(xiàn)如ST段壓低、T波倒置等。心肌梗死與心絞痛類似,然疼痛更為劇烈、時限更長,常超過30分鐘,口服硝酸甘油效果差。心電圖表現(xiàn)多樣,可有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心肌酶學檢查十分重要。
3、心力衰竭
常表現(xiàn)為勞累后心悸氣喘,休息后緩解。左右心衰臨床表現(xiàn)不盡相同。左心衰可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難和肺水腫。右心衰亦可有呼吸困難,但多以身體水腫更為常見。
3、心律失常
臨床常見房性期前收縮、房顫,也可見室性心動過速、室顫,還可有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預計綜合征等等。
4、心瓣膜病
我國目前主要以風濕性性臟病多見,但近年來退行性心瓣膜病亦有上升趨勢。常見二尖瓣狹窄、二尖瓣關閉不全。
5、心肌病
我國常見擴張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心肌炎等。
6、主動脈夾層
是十分危急的疾病,臨床表現(xiàn)類似心絞痛。預后不佳,常導致死亡。
在對心內科常見病認識后,自身有這樣疾病的時候,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治療心內科疾病,要選擇多種治療方法,這樣對疾病控制才會有很好幫助,而且治療心內科疾病的時候,飲食上也要注意,不能吃復雜食物,否則對疾病改善沒有任何幫助。
心血管科常見疾病
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房顫、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房間隔缺損、風濕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心絞痛、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缺血等。
心血管內科疾病一般護理常規(guī)
1、癥狀觀察:及時了解患者主訴,如胸悶胸痛、心悸、氣急,觀察其部位、性質、持續(xù)時 間,及時通知醫(yī)師采取相應措施,如吸氧、含硝酸甘油等。
2、體征觀察:定時監(jiān)測脈率、心電圖、心率、呼吸與血壓,對危重患者應使用心電、呼吸、 血壓監(jiān)護。
3、生活護理:對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協(xié)助生活 護理。
4、休息及臥位:重者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病情穩(wěn)定者,鼓勵逐漸床上或下床活動。長期 臥床者,每2小時更換體位。心功能不全者半臥位或端坐臥位。
5、飲食護理:宜給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高血壓病、冠心病、心 功能不全患者,應限制鈉鹽食物。
6、氧療護理:非嚴重缺氧患者,用用鼻導管低流量吸氧,2-4 L/min,濃度20%-40%,嚴嚴 重缺氧者6-8 L/min.急性肺水腫患者,用20%-30%乙醇濕化,交替吸氧。
7、排泄護理:鼓勵長期臥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纖維素食物,養(yǎng)成每日排便習慣。 對便秘患者,按摩下腹部促進腸蠕動,如長期便秘者,可給緩瀉劑或低壓溫水灌腸,無效時可帶手套潤滑手指將糞便摳出,準確記錄24小時尿量。定期測體重。
8、用藥護理:準確掌握心血管常用藥物的劑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如用洋地黃類藥物 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變化;用利尿劑時應注意尿量及電解質變化;用擴血管藥時應定期測量血壓,并準確控制和調節(jié)藥物濃度與使用速度;抗凝藥物使用時應注意有無出血現(xiàn)象。
9、關心、鼓勵患者,做好解釋和安慰,協(xié)助患者克服不利疾病治療和生活習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