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胃藥怎么服用】健胃藥的中藥怎樣服用有利于藥效的發(fā)揮
健胃藥怎么服用
吃藥,如何掌握最佳服藥時間,才能增強藥物對機體的療效,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yīng)?
藥理學專家研究表明:人體激素分泌、酶的活動等均有周期性變化,藥物的生物利用度、代謝和排泄等也具有晝夜節(jié)律性變化。那么如何掌握最佳服藥時間,才能增強藥物對機體的療效,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yīng)?
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人體“生物鐘”是很準時的。藥物在體內(nèi)發(fā)揮功效大小,取決于人體的生物鐘和藥物本身的效果。例如,早晨服用洋地黃對心臟病療效最好;關(guān)節(jié) 炎患者早晨7時服用消炎藥可得到滿意療效,若睡前再加一片則效果更佳;清晨服用阿斯匹林及磺胺類藥物,其藥效較高。
關(guān)于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等類藥物,把一日3次的藥量改為上午8時一次給予,基本上不干擾腎上腺皮質(zhì)的分泌節(jié)律,且副作用??;將氫化可的松、強的松的全天劑量改在早晨8時一次服用,對垂體前葉的反饋 輕,不良反應(yīng)少;早晨服用賽庚啶,抗組胺作用可維持17小時,而夜間服用只維持6~8小時。
貧血病人傍晚服用鐵劑,比清晨時服用其藥效 可增加一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傍晚時最高,早晨最低,故服用胍乙啶降壓藥時,早上量宜小,傍晚則加量;用前列腺素E2引產(chǎn),下午5~6時用藥其效果最佳, 因此時子宮平滑肌對前列腺素最敏感;服用安定劑二鉀氯氮以傍晚時為佳,此時藥效維持時間為清晨服用的10倍。
健胃藥應(yīng)在空腹飯前10分鐘服用,這樣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加食欲;驅(qū)蛔藥宜在晚上就寢前或晨起空腹時服之;胃舒平、氫氧化鋁等抗酸藥最好在飯后一小時服用。
撲爾敏是抗過敏藥,晚上用藥量可稍大;哮喘病人常在凌晨發(fā)病,因為支氣管對引起痙攣的體內(nèi)乙酰膽鹼及組織胺反應(yīng)的敏感時間為晚上12點到凌晨2點之間,因此臨睡前給予稍大劑量氨茶堿或雙氟醇氨栓可減輕和預(yù)防哮喘的發(fā)作。
補腎中藥,淡鹽水送服
但老人和高血壓患者應(yīng)慎用
鹽性寒,能清火、涼血、解毒,除口臭。因其味咸,能引藥入腎,所以可以作為藥引。一些補腎的中藥和中成藥可用淡鹽水送服,但這其中也有不少講究。
六味地黃丸具有補益腎陰的作用,常用于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盜汗遺精等腎陰不足病癥。用淡鹽水送服,可以使六味地黃丸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其他宜用淡鹽水送服的中成藥還有大補陰丸、左歸丸、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四神丸等,多為治療腎虛的中成藥。
需要注意的是,六味地黃丸見于宋代《小兒藥證直訣》,原方并非用淡鹽水送服,而是在后來才逐漸開始這么用。古人對于淡鹽水的解釋并沒有量化指標,只是憑口感,即在水中略加鹽,感到口中有咸味就認為是淡鹽水了。根據(jù)生理鹽水(0.9%)的標準,在家中,用白開水加入鹽配制就行。一般取食鹽1克,加溫開水100毫升,攪拌溶化即可。
多數(shù)人每天只需要攝入6克鹽,長期吃鹽過多,容易傷害血管,導致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
因此,建議老人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在服用這些補腎中成藥前,應(yīng)先咨詢醫(yī)生是否可用淡鹽水送服,必要時,還應(yīng)減少飲食中的含鹽量。
有些湯藥熬前放點姜
能止嘔、解毒、調(diào)口感、當藥引
中醫(yī)開湯藥時,有時會囑咐患者煎藥時放幾片生姜進去。這能起到調(diào)節(jié)藥味和解毒的作用。
生姜味辛性溫,具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和藥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有“嘔家圣藥”之稱。臨床上在使用麻黃、桂枝、羌活等治療風寒感冒時,或用半夏、竹茹等降逆止嘔時可加生姜。又因生姜具有一股特殊的芳香,可以調(diào)節(jié)藥味,且具有解毒的作用,所以在使用生半夏、天南星等有較強毒性的藥物時加姜可以緩解其毒烈之性;乳香、沒藥等藥味濃烈,還有的中藥特別苦或口感差,難以服用,甚至病人服用時出現(xiàn)拒藥嘔吐現(xiàn)象,加適量生姜可預(yù)防緩解。此外,生姜還可以使藥效迅速發(fā)揮,常被作為藥引。
使用生姜一般是在煎煮其他飲片前,切3~5片(約6~9克)放入藥鍋一同煎煮即可。但平時易興奮、臉色紅或高血壓的患者,以及患有痔瘡、胃十二指腸潰瘍及失眠者應(yīng)慎用。
米湯是個好藥引
保護胃氣 補氣健脾 減弱毒性
很多藥物服用時需要喝點水,利于吸收。不過,某些中藥用米湯做藥引送服,效果更好。
清熱解毒、瀉火的中藥,如金銀花、黃連、黃芩、大黃;或含有這些成分的中成藥,如復方雙花口服液、清肺抑火丸等都是苦寒藥物,性寒涼,長期服會刺激胃腸道,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適合用米湯送服。
中醫(yī)認為,溫熱的米湯性味甘平,有益氣、養(yǎng)陰、潤燥的功能。
用米湯作為藥引送服藥物,有以下幾大功效:
1、護胃:米湯可覆蓋胃黏膜,保護胃氣,減少苦寒藥對胃腸的刺激,且不影響藥物的療效。
2、降低毒性:米湯能夠緩解某些藥物的刺激性或減弱其毒性,減少毒副作用。
3、減少苦味:米湯的味道香甜,覆蓋在舌面上,能降低舌頭對藥物苦味的敏感性,減少苦味。
4、幫助發(fā)汗,補氣健脾:外感發(fā)熱時服解表藥如麻黃湯、桂枝湯、感冒沖劑等藥物時,喝熱米湯,可以幫助發(fā)汗、保護胃氣,對身體的康復很有好處。米湯還有補氣健脾的功效,送服健脾利濕及滋補性中成藥,也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可用小米湯送服香連丸,大米湯送服八珍丸、柏子養(yǎng)心丸、人參健脾丸等。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米湯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在患病時適量吃,可補充體力,有助于康復。不過,糖尿病患者服這類藥是否可用米湯,建議咨詢醫(yī)生,以免血糖波動。
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用米湯送服藥物時,不要過熱或過冷,溫熱的米湯更適宜(發(fā)汗時可稍熱些)。盡量選擇稠而不含米粒的部分。注意熬制米湯時不要放堿,否則可能影響藥效。
有些中藥配茶喝
很多人都知道喝茶會降低藥效,尤其是中藥。不過,有些中藥如果搭配茶服用,藥效會更好。
1、清熱敗火:如金銀花,夏枯草等。這些藥物可加入茶中飲用,起到清熱、敗火、解毒的作用。注意喝的茶不宜過濃。
2、滋陰潤燥:如枸杞。龍井、碧螺春等綠茶有吸附作用,可能降低枸杞的藥效。不過,體質(zhì)偏熱的人在干嚼15~40粒枸杞后,如果喝點烏龍茶,能夠更好地滋陰潤燥,保健肺部和腎臟。
3、疏風:如蒼耳子。能疏風邪、通鼻竅、止頭痛的蒼耳子、辛夷花、薄荷葉、白芷等中藥材,在服用后搭配淡茶調(diào)服,能緩解過敏性鼻炎。
4、活血止痛:如川芎。防風、川芎、白芷等藥材組成的藥方服用后應(yīng)搭配淡茶調(diào)服,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感冒、頭痛、頭暈、鼻塞等癥狀。
需要提醒的是,配藥服用的茶應(yīng)選擇經(jīng)由文火烘烤的鐵觀音、大紅袍等烏龍茶,或是某些高山茶。喝茶時還要遵醫(yī)囑降低茶的濃度及飲用量。
有些中藥雖可配茶服用,但用法和用量仍應(yīng)參照醫(yī)生的指導。含有這些成分的中成藥,最好仍用溫開水沖服。多數(shù)滋補類和含鐵較多的中藥不宜和茶同服,否則可能影響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