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規(guī)矩,最普遍的是客不擇食、臥不進食、食不敲碗、禁剝饃皮等。客不擇食即做客時不能挑剔飯菜,且以先動粗淡飯為禮;臥不進食,即是認為躺著吃東西是好吃懶做之態(tài);食不敲碗,認為吃飯敲碗不雅觀,沒禮貌;禁剝饃皮,有尚節(jié)儉、不浪費之意。宴席有定規(guī),一般是八人一桌,意與八仙對應(yīng),表示尊敬。正面為上席,是尊者、輩分高者的席位。左右側(cè)為一般客位。正座對面是下席,為主人或晚輩座位。宴席分酒、餐兩部分,先酒后餐。開席后由主人從上席開始依次“看酒”(斟酒〕,首杯共進,動筷后客人可互相敬酒。席問酒令亦有輩分之分,平輩間猜拳,酒令多親密、友好、祝賀之同;與長輩猜拳,多尊敬、祝愿之辭。
酒后進餐,主食蒸饃。菜肴以“蒸碗”為主,有“四柱于”、“十圍子”、“八挎五”等宴稱。品菜一般從中盤開始,其它菜應(yīng)就近而食,不得對面夾取。主餐面食不得遺剩,不可獨自退席,否則被視為無禮。
臨夏州回民待客的禮儀一般是:客人來了,請上炕入座,敬三香碗子茶,端出抽餅招待。如果貴客臨門,定要宰雞招待。最常見的是吃生炒小雞、粉炒雞肉。雞臀要請主客吃。最尊貴的客人則要殺羊款待。一般婦女不接待客人。
居住在洮河以西、大夏河以東和黃河以南的東鄉(xiāng)族也很注重禮節(jié)。每逢來了客人,要遠遠出門迎接,客先行,主隨后。請客上炕坐,獻上蓋碗茶。這種茶是用茶葉加上冰糖、桂圓,用沸騰如花的“牡丹花”水沖制。然后請吃清油餅。主餐是長面。主人(除非是上了歲數(shù)的老人)不和客人一同喝茶吃飯,否則被視為對客人不敬重。主人只能殷勤地為來客添茶端飯。最有趣的是款待貴客要吃烤全羊或手抓羊肉,由主人執(zhí)刀將全羊均勻分成若干份,年齡最長者動手先吃,之后大家才能吃。主人一直站在地上招待客人。男女客人分開,分別由男女主人招待。送客時,要贈給客人一些家鄉(xiāng)特產(chǎn),并且送得很遠。
裕固族是個熱情好客的民族,若是招待貴賓,要在早茶中放入一個油炸雞蛋,以示尊敬。主人請客人用餐,客人也不必站起來。每逢辦喜慶之事,客人要送潔白的哈達向主人道喜,主人要設(shè)宴招待。宴席后,要給客人分“羊背子”作為贈禮帶回。羊背子是按照客人的身份,將一只羊分成12個等分,后臀帶尾巴的部分是頭等背子,送給地方上有聲望的人或舅舅等親屬;胸是二等背子,送給一般親友。除羊的小腿骨部分不能做背子外,其余的均是三等背子,送給普通來客。
回族十分好客,在歷史上就有“引賚居送,千里不持糧”的說法。對年長的客人尤為尊重。在宴席上,上席要留給阿訇或長輩坐。上菜的順序也有講究。如雞、鴨、牛羊肉等好菜須放在離上座近的位置。給客人盛飯、夾菜、舀湯時均用右手,雙手呈上。家中若念經(jīng)或逢喜事,宰雞、鴨、牛等請客,都要請阿訇及其他長老到席,并由自家長輩陪同先食,俗稱“道口”,然后其他人才用食。在結(jié)婚宴席上,一般也是先讓阿訇和長輩們?nèi)胂?,待他們吃罷并做完“堵阿”(一種儀式)離席后,其他親友才入席。新郎新娘最要好的朋友往往最后入席?;檠缟系牟穗仁重S盛,一般每桌8菜一湯,也有10菜甚至12菜二桌的。原料仍以牛、羊、雞、鴨、魚等為主。近些年來,城鎮(zhèn)地區(qū)還有在宴席前先吃甜食的習俗。一般是拼盤八寶飯,原料是用好糯米、白糖、芝麻、豆沙、蜜餞、大棗、百合、灶角米等,拼配成五彩繽紛的圖案,仿佛是一朵朵綻開的花朵,也有的是用點心和水果先待客。這些主要盛行在新教地區(qū)。回族有可貴的互助精神,一家有喪事,親友鄰居都幫忙送葬。在喪事后3天,死者家屬都要自己制做油香送給阿訇及親友鄰居,數(shù)量多少不等。在喪事后的3天、7天、滿月、40天、百日或周年時,死者家屬根據(jù)經(jīng)濟條件在家中籌辦飯菜,招待親友,悼念亡人。飯菜不似辦喜事那么豐盛??腿艘投Y物或幾元錢。在諸水產(chǎn)中,無鰓無鰭者不食,像魚而不叫魚者不食,叫魚不像魚者(如鱉、鱔、墨斗魚等)不食,無鱗者(如泥鰍、鲇魚 等)不食,橫行的(如蟹)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