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簡稱“榕”,轄鼓樓、臺江、倉山、晉安、馬尾、長樂6個區(qū),閩侯、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平潭6個縣,以及縣級市福清。截至2023年底,福州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下轄45個街道、97個鎮(zhèn)、37個鄉(xiāng)(含連江縣馬祖鄉(xiāng))、2個民族鄉(xiāng);581個社區(qū)居委會、2196個村民委員會。
福州位于歐亞大陸東南邊緣,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中東部的閩江口,與臺灣省隔海相望。位于北緯25°15′~26°39′,東經(jīng)118°08′~120°31′,西鄰南平、三明,北接寧德市,南接莆田市,東瀕東海,居于亞太經(jīng)濟圈中國東南的黃金海岸。全市陸地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1786平方公里,建成區(qū)面積260平方公里。全市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37公里。
福州市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南部為盆地的大部分;北部為山地,從西南向東傾斜;西部為中低山地;東部丘陵平原相間。山地、丘陵占全區(qū)土地總面積的72.68%,其中山地占32.41%,丘陵占40.27%。鷲峰、戴云兩山脈斜切南北,閩江橫貫市區(qū)東流入海。
福州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氣溫適宜,溫暖濕潤,四季常青,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無雪,夏長冬短,無霜期達326天。年平均日照數(shù)為1700~19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20~25℃,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達6~10℃;最熱月7~8月,平均氣溫為33~37℃。極端氣溫最高42.3℃,最低-2.5℃,2013年福州成為四大火爐之首。年相對濕度約77%。常出現(xiàn)熱島效應(yīng),又福州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氣溫高達36℃以上。主導(dǎo)風(fēng)向為東北風(fēng),夏季以偏南風(fēng)為主。7~9月天氣炎熱,是臺風(fēng)活動集中期,每年平均臺風(fēng)直接登陸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節(jié)為每年4~11月。福州冬季一般無雪。有時在鼓山等海拔較高地區(qū)有零星降雪。不過冬季有雨,氣候相對較為濕潤。
福州較特殊的區(qū)域地質(zhì),形成了獨特的礦種結(jié)構(gòu)。已探明的地下礦產(chǎn)資源近四十種,以建材原料非金屬礦為主,葉蠟石、標準砂、型砂、建筑砂、飾面用花崗石、高嶺土、明礬石等儲量多、品位高、分布廣、埋藏淺,具有相當大的經(jīng)濟價值和開采前景。其中,葉蠟石的保有儲量居中國首位;可廣泛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且是工藝美術(shù)制品的重要原料。市郊的壽山石從南朝開始用于工藝雕刻。
福州地區(qū)維管束木本植物, 共有109科、428屬、945種。及亞變種,約占全省木本植物總種數(shù)(1900余種)的48%,種類不少,但資源量不大。在樹種結(jié)構(gòu)上,針葉林明顯多于闊葉林,兩者大致為75∶25。針葉樹中以馬尾松和杉木為主,其中馬尾松尤為突出。 闊葉樹中以殼斗科為主,如米櫧、苦櫧、甜櫧、栲等,其次為樟科,如樟、楠等。??崎艠浞植家草^普遍。
福州市市區(qū)地?zé)峥們α窟_9800立方米,是中國三大溫泉區(qū)之一。福州盆地的地?zé)崽锸歉=ㄊ∽畲蟮牡責(zé)崽铮淙}廣、溫度高、水質(zhì)優(yōu)、流量大、埋藏淺,且分布在市區(qū)中心。
福州市水資源十分豐富。閩江是全省最大的水系,發(fā)源于武夷山脈,在水口鎮(zhèn)流入福州境內(nèi);自西北向東南流經(jīng)閩清、閩侯、市區(qū)、長樂,分別從長門水道和梅花港水道注入東海。閩江全長530公里,在福州境內(nèi)150公里;流域面積60992平方公里,在福州市境內(nèi)8011.27平方公里。境內(nèi)主要支流有安仁溪、梅溪、大樟溪、大目溪、新店溪、營前溪等。福州市區(qū)水道密布,主要有晉安河、白馬河、光明港、安泰河等30多條內(nèi)河,都與閩江溝通,水質(zhì)良好。此外,連江縣的主要水系是鰲江;福清市的主要水系是龍江。福州市地表水資源量78.4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3.40億立方米,地下水與地表水不重復(fù)計算量0.3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78.8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擁有量982立方米。
福州市海岸線總長1137千米,占福建省岸線總長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興建1~20萬噸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個:福清灣、羅源灣、興化灣久負盛名,是全國少有的深水港灣。東部沿海的海壇島面積251.4平方千米,是福建省第一大島,中國第五大島。島上的三十六腳湖,湖面積達2.1平方千米,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較大的島嶼有南臺島、江陰島、瑯岐島、粗蘆島、川石島、大練島等。淡水養(yǎng)殖魚類有120種,海洋魚類500余種。
福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曇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時期的黃土侖類型,表明閩族先民們已在此以漁獵、采集,或從事原始農(nóng)耕,使用磨制石錛、石斧、石刀等石器。戰(zhàn)國秦漢,福州閩族先民與越王勾踐后裔融合形成閩越族地方政權(quán)。自從漢武帝平定閩越,遷民于江淮之間后,福州這一繁榮的地方王國曾一度凋零衰落。隋唐時期,福建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從閩北轉(zhuǎn)移到了福州一帶。宋代是福州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人口、經(jīng)濟、文化都達到一個高峰。從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鴉片戰(zhàn)爭之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福州作為五口之一正式開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福州市人民政府開始實施大規(guī)模的社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