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成長問題
一、學習問題
1、學習無興趣
現(xiàn)在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而是機械被動地學習,所以學習效果不佳。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喜歡學習的學生,會主動地去學習,積極地去學習,這樣一個天資并不是很好的學生,也能取得嬌人的成績。
近年來由于各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學習的內(nèi)容越來越多,學生的時間被填得滿滿地,沒有自己支配的余地,結果是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多低,出現(xiàn)心理疲勞,如思維遲鈍,情緒壓抑,易煩躁等不健康心理。
我們應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分數(shù)劃分學生只是一種粗糙簡單的方法。學習的能力包含復雜的因素,只有使他們綜合發(fā)展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自然而然地保持比較穩(wěn)定的發(fā)展。
2、上課不遵守紀律,缺少自制力
我國現(xiàn)行中學教育絕大部分是采取大班授課制。如果有個別學生上課不遵守紀律就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此種情況卻不是個別而是普遍。有的同學太愛說閑話,看他很像演說家,如果你讓回答問題,或者讓他自由發(fā)言,他又象個啞吧,有的學生上課太愛動,一會兒摸摸這東西或發(fā)出聲響,或者搗搗周圍同學。
中學生注意時間短,穩(wěn)定性差,導致上課不專心聽課。我們必須注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yǎng),才能使學生具有良好注意品質(zhì),才能遵守課堂紀律。對于極個別學生還是要嚴加管教的,把他們的注意力都投到學習上。
3、學習不努力,考試靠作弊
現(xiàn)在的學生有許多不知道用心學習,主要表現(xiàn)上課不注意聽課,練習不愿做,做作業(yè)靠抄襲,哪怕是抄書都不知道怎樣抄,還去抄別人的作業(yè)。結果考考試時想盡辦法千方百計偷看,靠考試作弊來獲得成績。平時不學習,考試靠作弊,結果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那么如何改變現(xiàn)狀呢?作為學生家長要學習懂得教育的方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不能單純以分數(shù)輪成績,懂得尊重孩子,對孩子進步多鼓勵,使孩子享受到因努力而得到的喜悅。對孩子的缺點給予指出并及時給予糾正,不能聽之任之。作為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尤其是誠信教育。讓學生在平時好好學習,在考試 時一定要恪守誠信,不弄虛作假,不能靠作弊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4、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或?qū)W習方法
現(xiàn)在的學生有的也很努力學習,但是成績就是不理想,追其原則,發(fā)現(xiàn)時他們的學習習慣或?qū)W習方法不是很好。
作為老師,應該抽出一定的時間來培養(yǎng)學生們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讓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互相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大家一起進步。
5、沒有目標
學生們沒有目標,就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要學什么,為誰學習。這個問題源自家人生活處事隨意懶散,在生活中本身就缺少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遇到事情容易放棄,也容易繞過。要解決這個問題,那么這個家庭環(huán)境必須要有一個改善,對孩子才有好的影響。
6、厭學心理
如果學生處于一個嚴厲的家庭環(huán)境,家長的高壓政策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這種反抗可能引起孩子的厭學心理,甚者影響孩子的自信心。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則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管理的空間,恢復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二、青春期問題
1、青春期叛逆
孩子擁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不再聽取父母的想法,總認為自己的是對的,越是對他們管教,他們就越叛逆。作為家長和老師,一定要了解這些變化的存在,做到心中有數(shù),及時的正確引導。
2、溝通困難
家長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對待小孩子的狀態(tài),總是要求孩子該怎么做,忽略了孩子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發(fā)許多的分歧。
家長更容易把一些負面的評價貼到孩子身上,把一個成長過程的現(xiàn)象看成是一個人個人品質(zhì)的問題,溝通自然無法繼續(xù)。孩子永遠都需要賞識,永遠都需要正面的評價,他們才會對自己有信心,才會承擔責任,才會有心情處理好各種困擾!
3、異性好感和交往問題
青春期早期開始,孩子開始關注著裝和外貌。對于學生來說,特別鐘情發(fā)型和鞋,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不必大驚小怪。作為一個正常的孩子,必然會對異性產(chǎn)生好感,這些現(xiàn)象一定會引發(fā)家長的焦慮。一個方面害怕孩子深陷其中而耽誤了學習,一個方面害怕孩子受到身體上的侵犯。我們似乎把精力集中在焦慮本身,而忘記了告訴他們應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本來,這些道理也就幾句話就能說清楚,但是我們似乎總是沒有機會,沒有正確的方法讓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的聽到我們的忠告。通常,事情都會搞得很糟糕,最終事情會向相反的方向去發(fā)展。真正能做好的家長和老師,必然是通情達理,理解孩子變化,懂得孩子需求,能從容對待孩子的變化并給予正確的建議。
三、價值觀、人生觀的問題
有些學生對社會對他人都存在敵對心理,不屑于他人的一些做法,總是做出一些讓人不能理解的舉動,有些學生則“唯利是圖”, 以自己為中心,不顧他人感受,究其原因,是其存在錯誤的價值觀、人生觀,而這可能來源于家長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重大。作為教師,應該認真地了解青少年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特點,嘗試站在青少年的立場上細心體察處于不同年齡階段出現(xiàn)的行為、語言、愿望、愛好,而不要站在成人的立場上,用成人的眼光、思想去看待他們。這樣就能理解中學生成長中出現(xiàn)不良行為的必然性,就會正確認識和評價中學生的行為。及時的發(fā)現(xiàn)學生成長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引導,讓孩子們都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