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癥是因體內尿酸生成過多和(或)排泄過少所致,其中又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
(1)尿酸排泄減少
90%原發(fā)性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癥的原因與尿酸排泄減少有關,其可能機制有:
腎小球濾過減少;
腎小管重吸收增加;
腎小管分泌減少。
(2)尿酸生成過多
內源性尿酸產生過多的定義是:在低嘌呤飲食超過5天后,尿中尿酸排出量仍大于3.58mmol。10%原發(fā)性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癥的原因與尿酸生成過多有關。其機制可能是內源性尿酸生成過多。與促進尿酸生成過程中的一些酶數(shù)量與活性增加和(或)抑制尿酸生成的一些酶的數(shù)量和活性降低有關。酶的缺陷與基因變異有關,可為多基因,也可為單基因。遺傳方式可分為常染色體隱性、常染色顯性遺傳和性連鎖遺傳。
(1)腎尿酸排泄減少
腎病變如腎小球病變導致尿酸濾過減少和腎小管病變導致尿酸分泌減少;
利尿劑特別是噻嗪類利尿劑,其他藥物如阿司匹林、吡嗪酰胺、左旋多巴、乙胺丁醇、乙醇等也可干擾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
體內有機酸增加如酮酸、乳酸可競爭性抑制腎小管尿酸分泌。
(2)尿酸產生過多
多見于骨髓和淋巴增生性疾病。在白血病、淋巴瘤化療、放療過程中,由于大量的細胞破壞,可導致核酸代謝加速,進而導致繼發(fā)性高尿酸血癥。
抽血化驗可發(fā)現(xiàn)血尿酸濃度增高,但未出現(xiàn)關節(jié)炎、高尿酸石或腎結石等臨床癥狀。這時期除非做化驗,一般不易察覺。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可持續(xù)10~20年,有的可終身不出現(xiàn)高尿酸。一般說來血尿酸水平越高,出現(xiàn)高尿酸的危險性越大。
四季均可發(fā)病,以春、秋季最多。關節(jié)局部損傷、暴飲暴食、過度疲勞、受濕冷、某些藥物、感染及外科手術等均可誘發(fā)急性發(fā)作。這些因素可使本已呈過飽和狀態(tài)的尿酸形成針狀結晶沉積在關節(jié)滑液中,結晶體被體內白細胞視為異己而被吞噬,被吞噬后釋放炎性因子,引起急性發(fā)作。
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發(fā)病基礎,但不足以導致痛風,只有尿酸鹽在機體組織中沉積下來造成損害才出現(xiàn)痛風;血尿酸水平越高,未來5年發(fā)生痛風的可能性越大。急性痛風關節(jié)炎發(fā)作時血尿酸水平不一定都高。
目前,多個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血尿酸是高血壓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增高59.5μmol/L,高血壓發(fā)病相對危險增高25%。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90%合并高尿酸血癥,而繼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只有30%合并高尿酸血癥,提示高尿酸血癥與原發(fā)性高血壓有因果關系。
長期高尿酸血癥可破壞胰腺β細胞功能而誘發(fā)糖尿病,且有研究證實,長期高尿酸血癥與糖耐量異常和糖尿病發(fā)病具有因果關系。
國內外的流行病學資料一致顯示,血尿酸和甘油三酯之間有相關性。關于尿酸及甘油三酯關系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發(fā)現(xiàn),基礎甘油三酯是未來高尿酸血癥的獨立預測因素。
代謝綜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礎是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使糖酵解過程及游離脂肪酸代謝過程中血尿酸生成增加,同時通過增加腎臟對尿酸的重吸收直接導致高尿酸血癥。代謝綜合征患者中70%同時合并高尿酸血癥。
尿酸是冠心病死亡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無論性別,尿酸是中老年人群冠心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尿酸每升高1mg/dl,死亡危險性在男性增高48%,女性增高126%。血尿酸>357μmol/L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尿酸>416.5μmol/L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
尿酸與腎臟疾病關系密切。除尿酸結晶沉積導致腎小動脈和慢性間質炎癥使腎損害加重以外,許多流行病學調查和動物研究顯示,尿酸可直接使腎小球入球小動脈發(fā)生微血管病變,導致慢性腎臟疾病。
(1)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戒煙、堅持運動和控制體重。
(2)堿化尿液
(3)使尿pH維持在6.2~6.9。
(4)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藥:如利尿劑(尤其是噻嗪類)、皮質激素、胰島素、環(huán)孢素、他克莫司、吡嗪酰胺、煙酸等。對于需服用利尿劑且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首選非噻嗪類利尿劑,同時堿化尿液、多飲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對于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首選噻嗪類利尿劑以外的降壓藥。有指征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建議堿化尿液、多飲水。
(5)降尿酸藥
增加尿酸排泄的藥物
苯溴馬隆可用于輕中度腎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癥患者。肌酐清除率45~60ml/min的成人每日50mg;肌酐清除率>60ml/min的成人每日50~100mg。副作用:尿酸結石、肝腎結石。
丙磺舒、磺吡酮只能用于腎功能正常者,肝損較多見。
(2)輔助降尿酸藥
氯沙坦、非諾貝特。
積極治療與血尿酸相關的代謝性危險因素
積極控制高尿酸血癥相關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如高脂血癥、高血壓、高血糖、肥胖及吸煙,應作為高尿酸血癥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1)避免劇烈運動或損傷。
(2)限制高嘌呤(內臟,海鮮)、軟飲料和果糖;并非所有海產品均為高嘌呤飲食:海參、海蜇皮和海藻為低嘌呤;并非所有蔬菜均屬低嘌呤飲食:黃豆、扁豆、香菇及紫菜為高嘌呤,但不增加患痛風風險。
(3)禁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可適當喝紅酒。
(4)控制體重。
(5)老年人平常應該多飲水,每日喝水量大于2000ml,飲自來水和礦泉水(pH值6.5~8.5);不飲純凈水,臨睡前飲可防尿結石。
(1)保持理想體重,超重或肥胖就應該減輕體重。不過,減輕體重應循序漸進,否則容易導致酮癥或痛風急性發(fā)作。
(2)碳水化合物可促進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飯、饅頭、面食等。
(3)蛋白質可根據體重,按照比例來攝取,1公斤體重應攝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質,并以牛奶、雞蛋為主。如果是瘦肉、雞鴨肉等,應該煮沸后去湯食用,避免吃燉肉或鹵肉。
(4)少吃脂肪,因脂肪可減少尿酸排出。痛風并發(fā)高脂血癥者,脂肪攝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0%至25%以內。
(5)少吃鹽,每天應該限制在2克至5克以內。
(6)少用強烈刺激的調味品或香料。
(7)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