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皮膚瘙癢癥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因瘙癢難忍(尤以夜間明顯)而反復摩擦、搔抓、用熱水燙洗及其他不適當刺激后,可使皮膚出現(xiàn)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等繼發(fā)性損害。本病繼發(fā)感染時,也可發(fā)生膿皰瘡、毛囊炎、癤病等。瘙癢分為全身性及局限性瘙癢癥兩種。全身性皮膚瘙癢癥多由于老年皮膚干燥、萎縮所致,也可由于代謝與內分泌障礙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癥引起。另外,食物過敏、惡性腫瘤等也可引起。局限性皮膚瘙癢癥由特定部位的疾病引起,以肛周、陰部多見,如肛瘺、肛裂;女性老年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或陰道滴蟲,男性的陰囊濕疹、股癬等。
(1)皮膚老化,表皮變薄,真皮萎縮,其中彈力纖維變化較大,所以彈性很差。如面部出現(xiàn)明顯的皺紋,
(2)老年人皮膚常出現(xiàn)干燥,光澤消失,色素加深,松弛,皺紋多。有時出現(xiàn)龜裂,或表面出現(xiàn)糠秕樣脫屑。皮膚上的毛孔也變得開大,特別是露出部位尤為明顯。
(3)由于老年人色素沉著,皮膚顏色加深。
(4)皮膚血管隨年齡增長而減少,毛細血管管壁變薄,脆性增加,因此,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毛細血管擴張,紫癜及毛細血管瘤等病變。
老年瘙癢癥多見于60-70歲以上的老年人,瘙癢常為全身性呈陣發(fā)性發(fā)作,多在脫衣時或夜間發(fā)作,多為劇癢。老年瘙癢癥的原因比較復雜,主要是由于老年引起皮膚的退行性改變如皮脂腺、汗腺機能低下使皮膚長期干燥所致,故常常冬重夏輕。此外由于老年人肝腎等贓器功能下降,體內一些代謝產物如膽紅素,尿素氮等排出障礙,也是老年瘙癢癥的原因之一。
全身性瘙癢癥往往是因為某些內因引起的,包括代謝性疾病(比如糖尿病)、肝腎疾病、腫瘤、妊娠、神經與精神。局限性瘙癢癥往往是由于某些外因引起的,包括皮膚干燥、環(huán)境因素、生活方式、穿著不當。
接觸性皮炎瘙癢也是老年瘙癢癥的常見原因,多因涂搽解癢制、潤膚劑、美容劑不當引起;質量低劣的肥皂和常接觸去污劑也是常見原因;化纖內衣內褲也常引起瘙癢,故老年人在選擇生活用品時應特別注意藥物性瘙癢亦多見于老年人,因其用藥廣泛復雜,許多口服和可注射的藥物(包括維生素、抗生素、利尿藥和抗精神病藥)都可引起一些敏感者出現(xiàn)瘙癢。
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發(fā)生,與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密切相關。從皮膚上說,則多為皮膚腺功能退行性萎縮所致,因而出現(xiàn)許多皺紋,皮膚變脆,抵抗力下降;從內臟系統(tǒng)來說,多與內分泌改變、過敏性因素、動脈硬化、糖尿病、貧血、習慣性便秘及肝臟疾病等有關,有時還是某些惡性病的信號。面對頑固瘙癢的繁雜表現(xiàn),要提高警惕,先自我辨別,以排除由各種疾病引發(fā)的瘙癢,凡患有持續(xù)性、復發(fā)性和頑固性的皮膚瘙癢癥,而又不能迅速確診,就應考慮到上述種種疾病的可能性。必要時去看醫(yī)生,以尋找瘙癢的根源,進行病因治療。
(1)屏障功能缺失
皮膚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保持水分。皮膚上復合脂類的淺表層可幫助其鎖留水分。該淺表層很薄,以至于使用粘性膠帶條10-20次便可將其完全去除。表皮鎖水層可自行修復,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修復速度和表皮屏障功能均會降低。這就使干燥病(干性皮膚)成為了老年人最常見的皮膚問題,累及50%以上的老年人(65歲及以上)。愛用很燙的熱水洗澡,次數過于頻繁,使用堿性大的肥皂或藥皂,使本來就枯燥的皮膚失去了皮脂的滋潤,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
(2)免疫衰老
免疫衰老是皮膚的一種促炎狀態(tài),可能導致老年患者濕疹和其他炎癥性皮膚反應的發(fā)生頻率較高。
(3)神經病變
與年齡相關的神經系統(tǒng)障礙在2個方面導致瘙癢癥:感覺神經病變(大多是因為糖尿病)可能導致全身性瘙癢;神經受累可能導致局部瘙癢,常見于生殖部位。若瘙癢性疾病(如肛門瘙癢癥)伴隨有神經功能受損,瘙癢可能加劇,并且常對抗炎藥物反應不良。
(1)組織病理檢查
各種風團均可酌情做組織病理檢查。
(2)補體
如果是過敏性瘙癢,有的表現(xiàn)為血清補體降低。
(3)疤痕質地
可分為軟、很軟、稍硬、硬、堅硬、或起水皰等類型。
(4)冷球蛋白
寒冷性蕁麻疹瘙癢可測冷球蛋白及冰塊試驗有助診斷。
(5)三大常規(guī)
為必做檢查項目。血常規(guī):蕁麻疹引起的瘙癢,血常規(guī)可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有急性細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及嗜中勝粒細胞增高。由藥物引起的過敏性瘙癢白細胞總數亦可增高。尿常規(guī):排除泌尿系統(tǒng)疾病以及膽汁排泄異常引起的皮膚瘙癢。
(6)血糖
早期糖尿病人的皮膚瘙癢分為全身性或局部性,發(fā)病部位則不定,發(fā)病程度也不一致,但一般多發(fā)生于女陰、陰囊等部位,特別是女性外陰瘙癢更為常見。
(7)變應原檢測
膽堿能性蕁麻疹,一般對運動和熱水試驗陽性。人工性等麻疹皮膚劃痕試驗陽性。光、熱試驗和食物排除試驗對日光性等麻疹和由食物變應原者的診斷有幫助。
西醫(yī)治療:口服抗組胺藥、鈣劑、維生素A、維生素C及復合維生素B;性激素治療,男性患者可用丙酸睪酮或服用甲基睪丸酮。女性患者可服己烯雌酚或用黃體酮。局部可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或霜及止癢藥水和潤膚藥水等。
中醫(yī)治療:中醫(yī)認為本病屬血虛風燥,治療宜養(yǎng)血潤膚,疏風止癢。藥用當歸、赤芍、川芎、防風、生地、熟地、雞血藤、首烏藤、刺蒺藜、地膚子等。頑固性瘙癢皮膚呈苔蘚化者加全蟲、烏蛇肉、炒皂刺等;皮膚繼發(fā)感染或濕疹樣變,舌苔白膩者加龍膽草、黃芩、澤瀉、苦參、白蘚皮等;心煩失眠,舌質紅者加蓮子心、炒山梔、珍珠母。還可以取曲池、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進行穴位注射。
(1)可服用抗組織胺類藥物鎮(zhèn)靜安定藥,如撲爾敏、賽庚啶、定其敏、異丙嗪、安定、安泰樂等??捎免}劑靜脈注射,如3%氯化鈣或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靜脈注射,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2)氨茶堿由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滴注量為0.1g~0.5g,可有0.5h~12h的止癢作用。
(3)含0.1%普魯卡因的5%葡萄糖溶液500ml可由靜脈緩緩滴注,但有發(fā)生過敏性休克的危險,應慎重??稍囉眯约に?、男病人可用丙酸睪丸酮25mg肌注,每周2~3次,女病人內服乙烯雌酚0.5mg~1mg,每晚一次或用黃體酮10mg肌注,每日1次。
(1)黃芪50克,當歸、生地、白蒺藜、地膚子、夜交藤各15克,赤芍、地龍、桃仁、川芎各10克,制首烏18克,蟬蛻10克。7劑,1天1劑,水煎服。
(2)取荊芥、防風、苦參、絲瓜絡、蛇床子、當歸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20分鐘,每日2~3次,每日1劑,連續(xù)5~7天。
(3)取苦參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適量,浸泡3~5天即成。每日洗浴時,加入苦參醋液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或用棉簽蘸藥液外搽瘙癢處,每日2~3次,連用5~7天。
(4)取刺蒺藜、何首烏各等量,研為細末,裝瓶備用。每晚洗浴后,取藥末適量,加米醋少許調為稀糊狀,外敷于雙足心涌泉穴,敷料包扎,膠布固定,每晚貼敷,次晨取下,連用7~10天。
(5)取紅花、紫草、山梔、大黃各等量,研為細末,加冰片適量,混合均勻,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少許,加凡士林調成糊狀,外敷于肚臍孔處,敷料包扎,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用1~2周。
(6)醋里含有的酸性物質和醛類化合物能使毛細血管擴張,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甘油能軟化皮膚并保持水分。配置的方法:將白醋與甘油按3∶7的比例混合,每天1次或每星期2~3次,浴后立即涂抹患處的皮膚。
(7)取夜交藤、雞血藤、烏梢蛇各20克,加入上等白酒適量,浸泡1周即成。每日洗浴時,加入藥液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連用5~7天。
(8)取苦參、癬皮、蛇床子、蟲衣、紅紫草、防風各1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鐘,每日1劑,連用5~7天。
(9)大棗20枚,綠豆100克,豬油1匙,冰糖適量,加水共煮至綠豆開花即可服用,每天服1劑,分幾次服下,一般服1周即可減輕瘙癢感。
(10)新鮮老生姜1塊搗爛如泥,以紗布包裹,涂擦患處,療效顯著。此民間偏方既能止癢,又能滋潤皮膚。
(11)每晚睡前,用面盆盛半盆清水,放適量食鹽或米醋,加熱至鹽溶解,用毛巾蘸水搽洗患處可見效。如有反復,可繼續(xù)搽洗。
(12)銀黃(中藥店有售)與60度高粱酒調和(銀黃、白酒)拌好,晚上睡覺時用棉球蘸調好的藥漿涂抹在瘙癢處,當夜即可見效。
(13)取豬蹄的骨頭,加水煮沸后再熬5分鐘。每天臨睡前用衛(wèi)生棉或潔凈的白布條蘸豬蹄骨湯在皮膚瘙癢處搽洗一遍。
(14)蒼耳子、艾葉,苦參、地膚子、白蘚皮、露蜂房、土槿皮、蘇葉、川椒,加適量水煎煮后,濾取藥液,趁熱洗浴,早晚各一次。
(15)大棗(或金絲棗),雪梨膏。將棗先泡半小時,入砂鍋內加水煮至棗爛后加入雪梨膏后服用。此方可潤肺護膚,健脾益氣。此民間偏方適用于冬季皮膚干燥脫屑,老年皮膚瘙癢。
(1)保持心情愉快
轉移對“癢”的注意力,防止精神因素加重全身瘙癢。要盡力避免搔抓,以防并發(fā)感染。
(2)皮膚保養(yǎng)
老年人皮膚因為生理性退化的緣故,皮膚表現(xiàn)缺乏足夠皮脂保護,皮膚干燥缺水,過勤洗澡會使皮膚愈顯干燥,如洗澡水過熱、用堿性大的肥皂或用力搓澡,都會加重皮膚干燥瘙癢的狀態(tài)。另外,由于冬天氣溫較低、流汗量少,沐浴的次數應可減少,洗澡的方式以淋浴為佳,水溫避免過高,也不要用力搓澡,有條件的用浴缸浸泡身體最好,浴后在全身或常瘙癢的部位涂抹點含油脂較多的潤膚液以保持皮膚的滋潤度。
(3)衣物的選擇
毛或混紡的毛巾、襪子、內衣褲或質地粗糙的內衣,對皮膚有刺激作用,近年來保暖內衣非常流行,但有的保暖內衣是由多種復合夾層材料制作而成,兩層普通棉織物的中間夾一層蓬松的化學纖維,以此來阻止人體皮膚與外界進行氣體和熱量交換,從而達到保暖的目的。但這種含化纖成分的衣物穿在人身體上容易產生靜電,這些靜電在人體周圍可產生大量陽離子,它可使人體皮膚的水分減少,皮屑增多。同時,現(xiàn)在一些質量低劣的衣物中含有過多甲醛,甲醛也會導致人產生一些皮膚病,引起皮膚瘙癢。所以,老年人應盡量選擇純棉衣物,穿著也應寬松。
(4)飲食飲食
宜清淡,忌煙、酒、濃茶及咖啡,少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易致過敏的食物。研究表明,過多過勤地嗜煙酒、飲濃茶、喝咖啡或食辛辣食物,對皮膚也是一種刺激,皮膚會因刺激而產生瘙癢感。因此,適當戒掉不良嗜好對于老年皮膚瘙癢的防治十分重要。同時,多吃牛奶、蛋類、瘦肉、豆制品及新鮮蔬菜和水果,也可適量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及為維生素E等,還要適量喝水,以補充體內水分。
(5)用藥要慎重
不適當的外用藥常刺激皮膚,加劇瘙癢??捎脿t甘石洗劑、止癢水及激素類軟膏。
老年性皮膚瘙癢癥預防
(1)潤膚保濕
多數老年患者瘙癢病與皮膚干燥有及氣候干燥有關,保濕能改善老年患者皮膚的生理條件和營養(yǎng)狀況,對皮膚起到有效保濕,改善皮膚脫皮和粗糙,緩解皮膚干燥和瘙癢的作用,同時能消除自由基,抗炎抗衰老,修復受損皮膚,重建皮膚屏障功能。因此保濕對緩解瘙癢十分重要,外用潤膚劑以霜劑為好。
(2)洗澡忌勤
老人洗澡忌搓揉過頻、忌肥皂堿性太強。冷天一般每周一次,水溫以35℃至37℃為宜。可選用中性護膚浴液,浴后3分鐘內用保濕潤膚劑。
(3)衣服松軟
不穿化纖品,宜選用光滑的棉織品。以免衣物產生靜電使皮膚水分減少、皮屑增多;新買衣服應水洗后穿著,防止衣物中甲醛刺激皮膚。洗衣用品應選擇中性洗滌劑,清洗要徹底,減少洗滌劑殘留。
(4)避免搔抓
如瘙癢難忍,可按醫(yī)囑外用止癢藥膏,或輕拍患處,防止抓傷皮膚及形成瘙癢-搔抓-更癢惡性循環(huán)。
(5)大量飲水
每天至少1500ml,補充皮膚水分。
(6)良好心態(tài)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心理因素或精神因素如焦慮、抑郁、精神嚴重變態(tài)等,均可引起或加重皮膚瘙癢,并隨情緒好壞加重或減輕,老年全身性皮膚瘙癢患者中,10%以上是由心理性因素引起的。由于瘙癢,患者多煩躁不安、心情抑郁。指導他們合理安排生活,用看電視、聽音樂、參加趣味活動等轉移注意力,達到緩解瘙癢的目的。并給予精神安慰和支持,幫助患者消除顧慮,減輕精神壓力,保持良好心態(tài),從而減輕患者瘙癢的程度,改善患者癥狀。
(7)少吃魚蝦
老年過敏體質的患者應避免或減少進食某些蛋白食物如魚、蝦、蛋等,以防加重瘙癢。多食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牛奶、核桃、胡蘿卜。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西紅柿、山楂、橘子等。多食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卷心菜、花菜、芝麻油、花生油等。同時應忌煙酒,少食辛辣食物,飲食宜清淡,多喝水,蔬菜水果應新鮮,保持大便通暢。冬季適量攝入高脂食物有利于維生素A、E的吸收,有防治皮膚干燥作用。
(8)合理休息
生活規(guī)律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睡前不飲濃茶或咖啡。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
保持適當的環(huán)境溫度及濕度避免日光暴曬、過度風吹、環(huán)境干燥、寒冷刺激等。應注意保暖,但室溫不宜過高。如果室內空氣干燥,可使用加濕器。
(9)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可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提高皮膚對營養(yǎng)的吸收,還可促進汗液的分泌,緩解癥狀。
(10)正確選用護膚品,規(guī)范使用藥物
許多化妝品中含有香精、色素、防腐劑等成分,這些成分中又有重金屬鉛、汞、鐵以及甲醛,會刺激皮膚,增加瘙癢感。應選用成分簡單、性質溫和、安全的保濕劑。按醫(yī)囑規(guī)范使用止癢藥物,根據病因和皮膚損害性質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不宜自行亂涂藥,同一藥物也不能長期大量外用。
應以清淡為主,少吃辛辣,濃酒,濃茶。并且應該適量攝入高脂肪食物,脂肪能產生熱量幫助人們抵御寒氣,并能使皮膚得到滋潤,脂肪食物也有利于維生素A和維生素E等脂溶性維生素的攝入,它們有防治皮膚干燥和老化的作用。
皮膚瘙癢患者忌過多食用辛辣魚腥酒類等,以免皮膚瘙癢加劇。不斷搔抓不僅可使皮膚增厚,而且皮質變厚后反過來又加重了皮膚瘙癢,因此會形成愈抓愈癢、愈癢愈抓的惡性循環(huán)。
本病在中醫(yī)學上稱“風瘙癢”、“癢風”等。一般認為其病機由風、寒、濕、熱以及老年人陰血不足、血虛生風所致。本病除了積極治療外,根據其病機辨證分為風熱型、風寒型、濕熱型和血虛型,采用以下幾款有針對性的飲食療法,對皮膚瘙癢癥的緩解或停止發(fā)作,有一定積極意義:
(1)血虛型
皮膚干燥,抓后血痕累累。兼見面色萎黃,頭暈、心慌、失眠等。治宜補血潤膚,祛風止癢。
軟炸白花鴨
材料:山藥50克,鴨肉(無骨)250克,醬油5克,紹酒5克,干淀粉50克,味精1克,花椒粉2克,食鹽5克,雞蛋5個,菜油100克。
制作:將山藥研細末備用,鴨肉洗凈去皮,切小塊,用紹酒、味精、醬油腌漬約20分鐘,再用雞蛋清調山藥末、干淀粉成糊狀待用。菜油放入鍋內用中火燒至冒青煙后離火,待油溫降低后,將腌好的鴨子肉用雞蛋糊拌勻,逐個下鍋翻炸,成形后取出稍候,將鍋重放火上,再將鴨肉下鍋復炸一次,至色成金黃時,撈出后,入盤撒上花椒粉、食鹽調勻即可服食。每日食用1~2次,5~7天為一個療程。
豬皮湯
材料:豬皮500克,白米粉15克,蜂蜜30克。
制作:豬皮用白皮,從內刮去肥者,令如紙薄,先用水煎豬皮,煮至一半去渣,加白米粉及蜂蜜,熬香,和勻即成。飲湯,每日3次分服,連服7~10天。
(2)風熱型
初起皮膚瘙癢,局限一處,繼而迅速蔓延走竄擴大,甚則累及周身而遍身作癢,患處肌膚色紅灼熱,搔之更甚,飲食燥熱食物則更嚴重,抓后呈條狀血痂,可伴有口干心煩。治宜清熱涼血,祛風止癢。
豬大腸綠豆湯
材料:豬大腸適量,敗醬草15~30克,綠豆50~100克。
制作:將豬大腸洗凈備用,綠豆洗凈浸泡20分鐘,然后取出裝入大腸內,兩端用線扎牢,同洗凈的敗醬草一起加清水適量煮爛熟,食鹽少量調味,分數次服食,飲湯,吃大腸和綠豆,隔日一次。七次為一個療程。
冰糖銀耳茅根銀花湯
材料:銀耳10克,冰糖100克,竹葉5克,白茅根30克,金銀花10克。
制作:將竹葉、白茅根各洗凈,加適量水煎煮,每煮沸15分鐘取藥汁一次,反復三次,三次藥汁合并備用,再將銀耳用溫水浸泡漲開,洗凈后與藥汁同入鍋,小火煎至銀耳爛熟后,加冰糖調勻,最后把洗凈的金銀花撒入銀耳湯中,稍煮沸后即可服食。早晚餐服食,5~7天為一療程。
(3)風寒型
皮膚干燥,揩之脫屑,瘙癢不絕,每遇風寒而病情加重,無原發(fā)皮損,伴面色無華。治宜祛風散寒,補養(yǎng)氣血。
姜絲山雞肉
材料:山雞肉300克,生姜50克,食鹽少許。
制作:山雞肉洗凈切細絲,生姜切絲,先用溫油煸炒山雞肉,待半熟時放入調料及姜絲,加入食鹽,翻炒即可。隔日一次,連服7~10天。
芥末豬肚
材料:豬肚400克,芥末20克,香菜10克。
制作:豬肚洗凈煮熟,切絲后加調料,后入芥末、香菜末。每日一次,7天為一療程。
(4)濕熱型
多發(fā)生在女陰、陰囊、肛門等處。患處瘙癢不止,甚至糜爛。白帶多,小便黃赤,口苦胸悶。治宜清熱利濕止癢。
海帶綠豆苡仁湯
材料:海帶50克,綠豆100克,苡仁50克,白糖適量。
制作:將海帶洗凈切碎,與綠豆、苡仁同煲至爛熟,加入白糖調勻,分次服食。隔天一次,連服7天。
土茯苓煲烏龜
材料:土茯苓50克(鮮250克),烏龜一只(可用草龜代)。
制作:將烏龜宰殺干凈,與土茯苓同煲,至龜熟爛,加鹽調味,食龜飲湯。隔天一次,連服3只為一療程。
(1)保持心情舒暢,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2)保持皮膚有一定的油潤性,避免皮膚過度干燥。
(3)維持室內溫度和相對濕度在一定的范圍,冬季室內溫度應為16~20攝氏度、相對濕度為30%~40%為宜。若相對濕度低于20%,就應進行調節(jié)。
(4)內衣和內褲要保持清潔、柔軟、寬松,最好是純棉織品。
(5)加強平常的飲食調養(yǎng),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菠菜和豆制品。忌食蝦和辛辣刺激性食品,不飲濃茶、咖啡,戒除煙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