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給蔬菜澆水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植物的生長可以不需要化肥和農藥,但是一定要有水分。當水分被根系吸收,同時也會攜帶作物生長所需的大量養(yǎng)分,再輸送到莖稈、葉片、果實上。其中一部分通過葉片的蒸騰作用散失,另一部分會隨著葉片莖稈的光合作用轉化為營養(yǎng)。
怎么判斷蔬菜要澆水
1、根據(jù)土壤含水量確定是否澆水
蔬菜根系直接從土壤中吸水,土壤中水分的多少直接影響根系的吸收。因此,可以通過土壤含水量來判斷是否澆水。一般取10cm深的土,如果手抓成團,齊腰放下落地散開,表示墑情適宜,不需要澆水;土壤抓不成團,表示土壤缺水,需要澆水了;抓得出水,落地不散,表示土壤水分過多,不需要澆水。
2、根據(jù)蔬菜生長特性確定是否澆水
(1)種子萌芽期:要求充足的水分,以供種子吸水膨脹,促進萌發(fā)和胚軸伸長。這個時期應在充分灌水或在土壤墑情好時播種。
(2)幼苗期:植株葉面積小,蒸騰量小,需水量不多,但根群分布淺,易受干旱的影響,栽培上應特別注意保持一定的土壤濕度。
(3)營養(yǎng)生長旺期和養(yǎng)分積累期:需水量最多的時期。必須注意在養(yǎng)分貯藏器官開始形成的時候,水分不能供應過多,以抑制莖葉徒長,促進產(chǎn)品器官的形成。當進入產(chǎn)品器官生長盛期后,應勤澆多澆。
(4)開花結果期:開花結果對水分要求嚴格,水分過多,易使莖葉徒長而引起落花落果;水分過少,植物體內水分重新分配,水分由吸水力較小的部分(如幼芽、幼根等)會大量流入吸水力強的葉子中去,也會導致落花落果。所以,在開花期應適當控制灌水。進入結果期后。尤其在果實膨大期或結果盛期,需水量急劇增加,并達到最大量,應當供給充足的水分,使果實迅速膨大與成熟。
3、根據(jù)氣象特點進行灌水
冬季及早春季節(jié),蔬菜生產(chǎn)主要以保護地栽培為主,外界溫度低、光照弱,蔬菜生長緩慢,蒸騰蒸發(fā)量較小,此時應少灌或不灌水,如果植株確實缺水,應小水灌,不宜大水漫灌,且應選擇在晴天中午,以免造成土溫大幅度下降,造成蔬菜根系損傷。
3月份至6月份外界溫度逐漸上升、光照增強,蔬菜生長速度加快,蒸騰蒸發(fā)量增大,此時灌水量應逐漸增大,但是每次灌溉量不宜過大,要是采用滴灌技術,宜控制在每次8方/畝左右。
6月份至9月份保護地栽培主要是防雨降溫栽培,灌溉要根據(jù)降雨情況確定。如果雨水較多、空氣濕度較大,應當少灌,同時要防澇排漬;如果雨水少、天氣干燥,應適當增加灌水次數(shù)和灌水量,在滿足蔬菜水分需求的同時還能降低地溫,促進蔬菜生長。
9月中旬開始,蔬菜栽培以保護地為主,外界溫度開始逐漸下降,根據(jù)作物生長和天氣情況,灌水量應逐漸減少。
大棚蔬菜澆水注意事項
1、注意天氣,注意墑情
在澆水之前一定要收看天氣預報,不但要選擇晴天澆水,還要保證澆水后有2-3天的晴天,以避免澆水后遇到陰雨天氣,導致棚內濕度增大,地溫降低,病害多發(fā),深冬季節(jié)更需要注意,在連陰天后驟晴的前兩天,也不適宜澆水,應先提高棚溫和地溫,使植株基本恢復正常再澆水。要看土壤墑情,如果在大棚土壤不旱時澆水,不但不利于提高地溫,而且還容易導致土壤透氣性變差,致使根系缺氧,造成漚根,出現(xiàn)黃葉現(xiàn)象。
2、注意地溫,覆蓋地膜
蔬菜生長適宜的日平均地溫在22℃左右,而深冬季節(jié),大棚內地溫多在15℃-20℃,如果澆水過量或是澆水時機不對,就會使地溫迅速下降,造成根系受傷,危及植株地上部的生長,因此,低溫時澆水最好在上午拉天草苫后進行。覆蓋地膜不但能減少地面水分蒸發(fā),保持土壤水分,降低空氣濕度,減少病害發(fā)生,同時還能提高地溫,加快蔬菜生長速度。
3、注意適度澆水,適時澆水
冬春棚室蔬菜澆水,一般遵循不缺不澆、寧干勿濕的原則,保持作物根際土壤含水量在60%左右,防止過多過頻澆水,切忌大水漫灌。過度澆水易降低棚內氣溫,土壤地溫,對作物生長不利。冬春棚菜要采用小水勤澆,或用水壺逐株點澆,可基本滿足作物生長需要,又可防止棚內溫度明顯下降,濕度明顯增加,從而抑制病蟲害大量發(fā)生。蔬菜出現(xiàn)萎蔫、卷須不能正常伸挺時,說明已缺水,應及時澆水。澆水宜選晴天中午前后進行,澆后適當通風散濕,防止棚內濕度過大,造成病蟲害發(fā)生蔓延。特別是番茄灰霉病、黃瓜霜霉病極易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fā)生。
4、注意調控水溫
水溫與棚內溫度相差5℃以上時,易造成根系傷害。用水溫較高的深井水,或棚內預儲灌溉較好。
5、注意膜下暗灌
對瓜類、茄果類、豆類等棚菜,栽培時應采用地膜覆蓋栽培,灌水時利用膜下暗灌,可利用地膜加熱水溫、地溫,并抑制水分過量蒸發(fā),防止棚內濕度過大,避免病蟲害發(fā)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