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尾魚
劍尾魚,Xiphophorus hellerii (Heckel, 1848),屬花鳉科劍尾魚屬的一種熱帶魚。產(chǎn)于墨西哥、危地馬拉等地的江河流域。性情溫和,很活潑,可與小型魚混養(yǎng)。雄魚尾鰭下葉有一呈長劍狀的延伸突。與新月魚(Platy)近緣,廣泛用于遺傳及醫(yī)學研究。劍尾魚原為綠色,體側(cè)各具一紅色條紋,但已培育出許多花色品種。
劍尾魚別名劍魚、青劍。劍尾魚在水溫20—25℃,弱酸性、中性或微堿性水中都能正常生長和繁殖,最適生長水溫為22—24℃,雜食性,性格溫和,易和別的熱帶魚混養(yǎng)。劍尾魚6~8月齡性成熟,每隔4~5周繁殖1次,每次產(chǎn)魚苗20~30尾,適宜繁殖的水質(zhì)為pH7—7.2,硬度6~9度。劍尾魚的生理發(fā)育有性逆轉(zhuǎn)現(xiàn)象,完成性轉(zhuǎn)化的魚具有雄性的習性和功能,繁殖方法與孔雀魚相似。
劍尾魚與月光魚雜交,經(jīng)過人工不斷選優(yōu)培育,可得到紅劍、黃劍、鴛鴦劍等不同花色品種,尾鰭有單劍,也有雙劍(尾鰭上下端都延長)。雜交后的品種,如紅劍,生長快,體格強壯,易飼養(yǎng),又更具有觀賞價值。
劍尾魚習性
體似紡錘形。體強壯,易飼養(yǎng),無論是弱酸性水或弱堿水都能適應。抗寒力較強。在20度的水溫中生長良好,適宜飼養(yǎng)水溫24~26度,其受驚后喜跳躍,彈跳力很強,為安全起見,最好在水族箱頂端加一蓋板。劍尾魚的適應能力很強,在水溫為20-25℃,弱酸性、中性或微堿性水中,都能生長和繁殖,最適生長水溫24℃,也能耐16-18℃的低溫。雜食性,各種餌料都攝食。劍尾魚雖然備“劍”,但并不好戰(zhàn),恰恰相反,它們性格溫和、善良,從不欺侮弱者或不同種者。易和別的熱帶魚混養(yǎng)!
劍尾魚繁殖特點
劍尾魚劍魚6~8月齡性成熟,雌雄魚很容易識別,雌魚除無劍尾外較雄體略為肥大;雄魚各鰭較尖,臀鰭前部分鰭條演化成輸精器。成熟親魚在適溫時期,每隔4~5周繁殖一次,每次產(chǎn)仔魚20~30尾,多的近百尾,適宜繁殖的水質(zhì)硬度6~9度、pH7~7.2。
劍尾魚形態(tài)特征
成魚體長可達10厘米,通體橄欖色,鱗片邊緣褐色,兩側(cè)中部有一條深紅色條紋,從鰓后直至尾部,條紋上下有淺藍色鑲邊。雄魚尾鰭下端延長似劍,其長度超過體長,劍尾綠色或橙色,邊緣黑色,背鰭上有紅斑。雌魚色澤較雄魚遜色,無劍尾。
劍尾魚親魚培育
飼喂劍尾魚親魚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高質(zhì)量的受精卵。飼喂親魚用的飼料有活性飼料和配合飼料兩種,所飼配合飼料蛋白質(zhì)應大于40%,粗脂肪大于3.5%,水分低于4%,鈣0.9%~1.6%,磷0.8%~1.4%,并添加適量對性腺發(fā)育有作用的物質(zhì),如ve、va、vd、微量元素鋅等,每天飼喂1~2次。繁殖季節(jié),每周可增加投喂2~3次枝角類、橈足類,豐年蟲或開水燙過并研碎的小魚、小蝦等鮮活飼料。在飼喂時應注意:①自來水預先存放2~3天。②水質(zhì)pH調(diào)到6.5~7.5。③水的pH7~8。
劍尾魚分公母
首先看皮膚,偏銀灰色的為雌性,偏檸檬色的為雄性。其次性成熟的雌魚體形豐滿,腹部膨大、松軟,仰腹可見有明顯的卵巢輪廓,手摸富有彈性。雄性劍尾魚腹部扁平,身材顯得修長。
劍尾魚受精
將劍尾魚親魚公、母分開飼喂2~3天(相互之間能夠看到,可在飼養(yǎng)箱中加一玻璃隔板,將公、母分開)繁殖時將公、母按1~2∶1比例放入產(chǎn)卵池中進行產(chǎn)卵受精。斑馬魚一般凌晨產(chǎn)卵,為防止親魚吞噬魚卵,可用網(wǎng)孔2~3mm的網(wǎng)將親魚限制在產(chǎn)卵池的上半部活動,以防止親魚吞吃魚卵。每條雌魚第一次可產(chǎn)20-30,逐漸增加多達上百只。
劍尾魚人工孵化
劍尾魚受精結(jié)束后獲得的受精卵要及時撈出,剔除異物,將眼觀有白色小斑點、畸形異常卵去除。然后將受精卵移入培養(yǎng)箱中進行孵化,溫度為25~28℃,溫差不能夠超過0.5℃。這期間可在解剖鏡下觀察胚胎的發(fā)育狀況,大約經(jīng)過2天孵化,小魚就可出膜,剛出膜的魚苗游泳能力低,靜臥于水底。
孵化時應注意:①虹吸出產(chǎn)卵池底的受精卵時要用直徑1cm左右的皮軟管,如果用硬質(zhì)的吸管,有可對受精卵造成損傷。②孵化用水、清洗用水,水質(zhì)要好,水溫相差不宜過大,要保持相對恒定,對受精卵來說,劇烈的溫度變化會引起胚胎死亡。③孵化期間每天要及時清除敗育卵,勤換水。
劍尾魚飼養(yǎng)管理
劍尾魚剛孵出的劍尾魚仔魚呈淡黃色,在解剖鏡下可見到跳動的心臟,流動的血液,腹部有一很大的、未吸收的卵黃囊。頭2~3天仔魚靜臥于水底,此時不需要飼喂。注意及時將卵膜和白色的死卵撈出,每天更換新水,將魚苗置于溫室內(nèi),溫度為25℃(可放在空調(diào)房間內(nèi))。3~4日齡時仔魚可自由游泳(平游)并開始覓食,此時可用絹網(wǎng)取少許蛋黃在水中輕輕地攪動,至水微呈淡黃色。適當加喂鈣素母片、復方vb液、土霉素等,以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喂要少量多餐,日喂3~4次。7~10日齡時加喂草履蟲,啤酒酵母等,3周齡投喂鹵蟲的無節(jié)幼體,并逐漸添喂配合飼料。在飼喂過程中要注意水質(zhì)的變化,勤換水,少喂勤添,以確保魚苗健康生長。
劍尾魚孵化期間病害較少。不干凈水質(zhì)可引起纖毛蟲等原生動物侵襲孵化卵,降低孵化率。導致死亡的主要因素還是高溫和畸形卵引起的發(fā)育失敗,只有通過合理控制孵化溫度并及時清除畸形卵,才能有效提高孵化率。
劍尾魚品種
劍尾魚的種類有很多,常見的紅劍、黑劍、紅白劍、蘋果劍、琴尾劍、熊貓劍。最好看的是高帆劍。在劍尾魚中,尾巴有劍的是公的,沒有劍的是母的。經(jīng)長期人工培育,又出現(xiàn)了不少改良品種.如紅劍、白劍、雙劍、胡椒劍、黑尾劍等。
劍尾魚掉鱗怎么養(yǎng)
引起掉鱗的原因很多,大致如下:
1、新魚運輸過程中,有可能導致受傷而掉魚鱗。
2、就是缸養(yǎng)或者是池養(yǎng),不管養(yǎng)的是什么品種,如果有鋒利的裝飾物存在的話,那就會裝上而導致掉鱗。
3,就是由于魚群爭食,打架導致的掉鱗。
4,是患有寄生蟲病也會導致掉鱗。
5,如果是缸養(yǎng),密度太大,水質(zhì)太差,也會導致掉鱗。
針對以上原因?qū)е碌聂~掉鱗,到底魚掉鱗了怎么辦呢?主缸要換水50%,再下鹽千分之五,如果這樣治療還不見效的話,那就要把魚撈出來,放在毛巾上,在掉鱗的地方涂抹1~3%高錳酸鉀溶液,然后在放回原缸。隔天在換水,換30%晾曬過的水。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療期間要停食,大概一周左右就會恢復,這時候在開始喂食即可。
針對魚掉鱗了怎么辦的問題,一定要找到根本的原因,及時進行治療。在養(yǎng)殖過程中,導致魚掉鱗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不了解魚該怎么養(yǎng)。養(yǎng)魚先養(yǎng)水,把水質(zhì)保持好,多進行學習和實踐,就可以把魚養(yǎng)的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