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銷售渠道有哪些?
1、批發(fā)市場
批發(fā)市場的模式非常簡單,產地流轉到集散地,然后再到農貿市場、餐飲店,最后到消費者的手中。該渠道以大宗農產品為主,如白菜、大蒜、茄子、西瓜、蘋果等,交易具有顯著的季節(jié)性,所供應產品一般以當季蔬菜、水果為主。不能否認的是,批發(fā)現(xiàn)在仍然是農產品一個主渠道和基礎渠道。
2、商超
超市具有規(guī)?;?、連鎖化、集約化的特征,比較適合我們品牌類產品的銷售,除了包裝食品之外包括我們一些保留的原生態(tài)的農產品也會在這個渠道重視和做一些品牌,那么像米面油也非常成熟,超市成為這些的主要消費渠道。商超有這樣一個好處,同樣也有一些弊端,就是進入門檻比較高,同樣還有一點對運營主體,不論是企業(yè)還是商鋪,你的運營能力和組織化考驗非常大,會很容易陷入隱性虧損。
3、餐飲
餐飲是我們農產品非常大眾的一個消化渠道,但是這里面有很多難題,比如說進入渠道非常難,這個渠道有很多灰色的鏈條,比如說行政總廚啊,包括老板啊,采購經理啊,需要我們經過公關來搞定,難度比較大,因為一個餐飲店需要品種比較多,而且需要周期比較長,大部分企業(yè)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第三點就是賬款的風險比較大,這里也有一個統(tǒng)計數(shù)據,北京每個月有8%的餐館關門或者是轉讓。
4、專賣店
通過專賣店成就了一些品牌。專賣店的特點是什么呢?兼具銷售、品牌展示和消費者凝聚等幾個功能。比如說這幾年比較成功的是一號土豬,它是用5年期間開了500多家門店,有的是獨立的門店,有的店中店,銷售額達到5個億,壹號土豬成了一個品牌。但最近幾年出現(xiàn)了一些狀況,就是店的生存力開始下降。比如說它面臨這樣一些沖擊,一個是來自成本的沖擊,房價在不斷的漲,人力在不斷的上漲,讓單店的產出開始和這個成本相比不成比例,另外一點也是大家習慣的變化,不少白領開始在網絡上通過電商渠道來購買大棗,讓好想你店的銷售下滑。這種情況讓我們思考專賣店未來的趨勢到底是什么?如何和區(qū)域消費者來做進一步的結合?
5、電商
這是我們大家普遍關注的一個渠道,我們也可以說電商是我們渠道的下一個發(fā)展方向。通過電商售賣農產品的方式主要有B2C和 C2C 。B2C是企業(yè)面向消費者。這個平臺受到了銷售者和企業(yè)的廣泛關注,但實際上作為平臺來說盈利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另外一種模式是 C2C 的模式,作為農戶來說自己在網絡平臺上開店,給消費者提供服務,實際上是我們小農經營方式的網絡化體現(xiàn),也很難解決農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的問題,投訴率相對比較高。我們電商線上和線下體驗的結合,有可能會解決好農產品的營銷。
6、社群
這個渠道重視圈子營銷、黏住用戶。關鍵是順利通過成本期。其次是能不能有真正好產品,往往企業(yè)在開發(fā)會員的時候有很多產品,在有了會員之后因為服務質量下降,帶來投訴和退出的比例增加。第三是怎么來提升客戶的黏性,我們知道管人是最難的事,管人心是難上加難,另外就是大部分會員制的產品價格普遍片偏高,因為會員數(shù)量有限。
農產品銷售模式
1、農產品 可視農業(yè)
“可視農業(yè)”主要是指依靠互聯(lián)網、物聯(lián)網、云計算、雷達技術及現(xiàn)代視頻技術將農作物或牲畜生長呈現(xiàn)在公眾面前,讓消費者放心購買優(yōu)質產品的一種模式。
2、農產品 餐飲
把餐飲店、餐飲體驗當做渠道或者平臺,之后把農產品的體驗、農產品消費、農產品互動嫁接在餐飲店里,從而破解農產品銷售與推廣困局。 采用“農產品 餐飲”營銷模式要思考吃、玩、學如何平衡。
3、農產品 網絡直播
農產品 網絡直播能解決信任問題。但在網絡直播也要考慮網絡主播的知名度,最好是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或者明星,服務要跟上,尤其是用戶下單后要安全、快速物流與配送。
4、農產品 眾籌
通過眾籌平臺來賣農產品,已經成為新農人常用的手段。其中,農產品 眾籌可以解決農產品的滯銷及農產品傳播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