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蘇州話概述
蘇州話,俗稱“蘇州閑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長期以來蘇州話一直是吳語的代表方言之一,在歷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蘇州話以軟糯著稱,素有“吳儂軟語”之美稱。
蘇州話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保留很多中古漢語要素,其顯著特征為完整保留中古漢語的濁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保留尖團音分化,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能夠與古代韻書《切韻》、《廣韻》等基本匹配。
現(xiàn)代蘇州話有28個聲母,49個韻母,7個聲調(diào),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也是吳語的一般情況。蘇州話有很多特征詞、俚語和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是蘇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南文化的瑰寶。
蘇州話不僅是生活語言,也是一種文學語言?!逗I匣袀鳌肥亲钪膮钦Z小說,全書由文言和蘇白寫成。蘇白是江南最流行的語言。 傳承與保護蘇州話是每一位蘇州人的責任。
二、蘇州話特點
蘇州話以軟糯著稱,所謂吳儂軟語(儂作人解)就是由此而來。昆曲和評彈都使用蘇州話,并流行于整個吳語太湖片?,F(xiàn)代新派蘇州話有28個聲母,43個韻母,7個聲調(diào),這個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也是吳語的一般情況。 而老派的蘇州話則具有27個聲母,49個韻母,7調(diào)。蘇州郊區(qū)很多都保留了翹舌音聲母,故部分地區(qū)具有33個聲母。
蘇州話是吳語的代表,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近代中國有四大白話:京白、韻白、蘇白和粵白。而蘇白無疑是江南地區(qū)最流行的語言。由于江南地區(qū)的發(fā)達,較多蘇州人能夠從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其他行業(yè)。其中讀書是蘇州人從事較多的行業(yè)。從唐代到清代,蘇州地區(qū)的狀元占有所有狀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達到五分之一。上層社會的精英中較多的也是蘇州籍。蘇白在明代從江南的流行語言成為士大夫的流行語言。越劇、昆曲、評彈都以蘇白為標準音,甚至一開始的京劇都曾使用過蘇白。古人云:“善操海內(nèi)上下進退之權(quán),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之而雅,俗者,則隨而俗之。”上層社會,尤其是江南地區(qū)的上層人物大多以蘇州話為榮。甚至不同地區(qū)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蘇州話的。和官方“普通話”京白相對而言,蘇州話在當時社會的地位相當于民間的“普通話”。
姑蘇城被大明士紳名流列為游學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會之一,上至后妃宮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間匹婦乃至江湖藝女,更以穿著蘇式服裝,學說蘇白,操唱吳歌,引為驕傲。尤其對各式妓女來說,衣必吳妝,話必蘇白,擅長吳歌,成為必備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價。
三、蘇州話語法
1、部分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式加“里、能、叫、則”等后綴,主要做狀語。如蘇州“慢慢較”,常熟“慢慢能”。
2、形容詞的生動形式構(gòu)成復雜,蘇州有ABB、AAB、ABCD等幾種形式,分別表示不同程度。如“綠”——“綠汪汪”——“碧碧綠”——“碧綠生青”。
3、表示極高程度的格式,蘇州有A里A、A完A完的形式。
4、關(guān)于過去式,過去的工作行為,常使用語素“曾”。
5、進行體和持續(xù)(存在)體有有明顯的區(qū)別,不使用普通話的“著”。
6、有后置的謂語修飾語“快”,用在動詞短語后。
7、可能補語的否定形式,代詞賓語常出現(xiàn)在動詞和補語的中間,如“講俚勿過”。
8、單音動詞的重疊式很常用,可以出現(xiàn)在如下格式里:掃掃干凈、做做好、想想定當。
9、在雙賓語句中,間接賓語常放在直接賓語后。
10、量詞能直接后名詞節(jié)后,前面不需要數(shù)詞“一”和指示代詞。
11、連續(xù)變調(diào)和語法結(jié)構(gòu)有較密切的聯(lián)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區(qū)別不同的句法形式。
四、蘇州話短語
1. 你好 = 乃好
2. 大家好 = 大家好
3. 早上好 = 早阿
4. 吃飯了嗎 = 飯阿吃勒
5. 吃過了 = 吃過哉
6. 還沒吃呢 = 還朆吃勒
7. 不好意思 = 弗好意思
8. 麻煩你了 = 麻煩乃哉
9. 沒關(guān)系 , 不要緊 = 弗礙個,弗要緊
10. 謝謝 = 謝謝
11. 不用謝 = 覅謝得個
12. 有人嗎 = 阿有人阿
13. 我走了 = 我走哉哦
14. 再見 = 再會
15. 有空來玩 = 有空過來白相哦
16. 我來了 = 我來哉
17. 好久不見 = 長遠弗見
18. 行不行啊 = 阿來賽阿/戛
19. 行的 = 來賽個
20.不知道 = 弗曉得
俗語
罵太平山門(指桑罵槐,不指名地罵人)
做花手心(暗里?;ㄕ?,使壞)
斷鏈條活猻(坐立不穩(wěn),不安穩(wěn)的人)
搞百葉結(jié)(胡攪蠻纏)
掐脫頭葛蒼蠅(遇事慌亂)
螞蝗叮螺螄(緊叮不放)
氽脫木排撩筅帚(丟西瓜揀芝麻)
門門勿落空(處處占便宜)
爛木頭氽勒一浜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關(guān)亡討口氣(探人口風)
說嘴郎中嘸好藥
瓦爿部亦有翻身日
上歪一寸,下歪一尺
順風背纖,逆風扯蓬
要保粘囡平安,常帶三分饑寒
烏頭風,白頭雨
小暑熱吼吼,大暑涼颼颼
破甏腌不出好咸菜
年輕苦,風吹過,老來苦,真正苦
金窠銀窠,不及自家草窠(或“不及屋里狗窠”)
棉紗線扳倒石牌樓
又做師娘(指巫婆)又做鬼(音居)
蜓蚰吃百腳(蜈蚣),各自有一法
出頭椽子先爛
小雞踏勿碎瓦,泥鰍翻勿起浪
荷葉包不住沙角菱
燈草勿能做拐杖
快馬勿用鞭摧,響鼓(鑼)勿用重錘
靛缸里撈勿出白布
鴨吃礱糠雞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
俏眉眼做給瞎子看
吃素碰著月大
千年文書好合藥
繡花枕頭一包草
做一回憨大,學一回乖
順風蓬勿要扯足
七石缸,門里大
屋請了個箍桶匠
炒蝦等勿及紅
老大多,打翻船
交人交心,澆樹澆根
托人托仔皇伯伯
救仔田雞餓仔蛇
新箍馬桶三日香
搖仔半日船,纜繩也勿曾解
馬夾嘸不罩袖,說話嘸不繞頭
日里講到夜里,菩薩還在廟里
含在嘴里怕烊,吐出來怕冷,咽下去怕鯁
伲子勿養(yǎng)爺,孫子啃阿爹
家里出仔絞家精,三缸清水六缸渾
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
商量北寺塔,兜轉(zhuǎn)六城門
迷露開,曬得呆(迷露吳語指霧)
老傷酸痛,天要變動
春寒凍殺老黃牛
歇后語
先說前句,隱去后句,以示含蓄。例如:
湯罐里篤鴨——獨出張嘴
臺子底下打拳——出手勿高
郎中開棺材店——死活有進帳
老壽星插草標——賣老
麻將牌突勒河里——牌潮(下流、不知恥)
八仙桌浪第九位——軋不上
一粒米篤粥——米氣也嘸沒
太湖里消(刷)馬桶——野豁豁
老蟲落勒書箱里——咬文嚼字
死人額骨頭——推勿動
月亮里點燈——空掛名(明)
快刀切豆腐——兩面光
自鳴鐘斷發(fā)條——金身勿活絡
子困一橫頭——嘸商量
閻羅王屋里賊偷——老鬼失匹
弄堂里拔木頭—直出直進
淘籮里坐笆斗—篤定、穩(wěn)妥
六月里穿棉鞋—日腳(日子)難過
四金剛的琵琶(或稱:棉花店里死老板)--勿能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