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信外賣訂餐流程
登陸微信,搜索外賣公眾號;
選擇其中一個公眾號,關注,打開,允許使用地理位置;
打開下面的菜單欄,找到“訂餐”按鈕,點擊打開;
選擇自己喜歡的菜,加入購物車,點擊提交訂單,填寫詳細信息即可。
(2)手機app訂外賣流程
在外賣網站上下載或掃描二維碼下載外賣的app;
安裝外賣app;
打開外賣app;
選擇要訂餐的餐廳,并選擇要訂的菜品;
在購物車中查看已選菜品,然后去下單;
填寫姓名、地址等訂餐信息;
確定下單?!?a href="http://www.alqotr.com/goomai/158824.html" target="_blank">詳細>> 】
1、選擇持有《餐飲服務許可證》的餐飲代為訂餐,保證餐飲食品是有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的餐飲單位制作,并保證訂餐及消費憑證,以便消費維權。
2、不選擇冷菜、生食品種(如生魚片、拌黃瓜、預拌色拉等)、冷加工糕點(如含奶油糕點、提拉米蘇、芝士蛋糕)等高風險餐飲食品。
3、查看餐館地址,看看是否有線下經營地點,如果在附近的話,可以實地勘察一下,以確保環(huán)境足夠衛(wèi)生。
4、選擇距離較近并可短時送達的餐飲單位,確保膳食能夠在加工后2小時的安全時限內食用。
5、查驗送餐人員的健康證明,檢查其服裝是否整潔,配送的餐飲食品是否受到污染,是否有變質現象,餐飲食品包裝是否清潔,熱的餐飲食品溫度是否能夠得到保證。
6、不集體訂餐,盡量不用網絡訂餐作為單位集體用餐。飯店、快餐店、小吃店等餐飲單位加工能力有限,切勿大量訂購其餐飲食品作為單位集體用餐,以免超出其加工能力,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詳細>> 】
來源不明,夾雜異物
根據外賣平臺的大數據統(tǒng)計,比較受歡迎的外賣餐品大都是味道過重,油膩麻辣的品牌,而這種菜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油鹽超標的問題;此外,餐品中有異物;食材來源不明;實際餐品原材料與公示不符等都是消費者在該環(huán)節(jié)集中投訴的主要問題。
撒漏串味,二次污染
外賣餐具一般都是一次性餐具,但這些餐具包裝上并未標明是“食品接觸用”或“食品包裝用”等字樣,普遍存在有異味,不干凈等問題。導致很多消費者反應從來不用餐具包里面的紙巾;不合格的“打包餐盒”盛用食品溫度過高會釋放有害物質,也會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餐食外包裝因為自然或者認為存破損造成食物撒漏、串味,更會造成餐品的“二次污染”;此外,送餐箱消毒保潔消毒不到位等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無店經營,無證經營
訂餐平臺上的店鋪光鮮亮麗,實體店鋪狹小混亂等是此前外賣行業(yè)普遍存在的情況;此外,無資質商家在平臺線上登記,在線下無證經營平臺,商家不主動提供正規(guī)發(fā)票等問題也很普遍。
交通違法,行為難規(guī)范
目前,各大平臺的配送小哥都會被要求隨身攜帶健康證,每天對配送箱消毒一次,在入職之前有培訓,培訓后有考核,但這些制度落地情況并不樂觀;外賣小哥在配送過程中個人衛(wèi)生等對食品安全影響頗大的行為仍有待更細致的基本規(guī)范來落實;此外,為了及時將餐品送達顧客手中,逆行、闖紅燈對于送外賣小哥來說是家常便飯;表面上是送餐員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但實際上有賴于平臺配送機制的完善,此外餐品不能及時送達,錯單、漏單等問題改善,也都要有賴于平臺配送機制的完善。
其實,在外賣食安問題中,騎手管理環(huán)節(jié)是目前監(jiān)管難點,對于如何規(guī)范騎手行為來保證食品安全?“騎手管理”確實是解決外賣食安問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他看來,目前的外賣騎手的素質、專業(yè)水平、食品安全的意識和知識跟目前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要求還有相當距離。
被信息綁架,難以索賠
此外,用戶被外賣平臺“信息綁架”,缺乏充足的知情權,索賠機制不完善也是阻礙外賣食品安全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比如消費者經常反映的對商家投訴后看不到處理結果等。朱丹蓬對億歐表示,“不健康、安全性差”的外賣隱患難以根治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平臺的審查門檻低,另一方面國家雖然相繼出臺了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但是處罰的力度欠缺,使得餐企違規(guī)成本相對較低,因此造成外賣食安隱患。
(1)品牌連鎖商戶的外賣品質一般情況下比較出色
這些品牌商戶主要包括本地知名連鎖商戶,如杭州的新白鹿餐館,還有部分非連鎖知名商戶,一般外賣平臺上對其都有特別的分類入口,如美團外賣的土豪館,百度外賣的土豪專供。這些商戶相較于一般商戶更值得信任,當然,此類商戶一般菜品價格較街頭的快餐店略貴一點,并不適于大家每天都點。
(2)平臺專送服務質量比商家配送(第三方配送)更好
平臺直營的配送服務有嚴格的規(guī)范制度,服務培訓,所以配送服務一般較佳,用戶還能在外賣客戶端實時查看配送員位置,了解預期送達時間。一般大品牌的連鎖商戶都是專送商戶,所以平臺專送服務往往在餐品品質,配送服務體驗上更好。但是平臺專送配送費往往都較高,少則三塊,多則十幾元,點餐成本會隨之提高。
(3)看商戶實景照片、地址與用戶評價
如果你無法確定一家商戶誘人的飯菜是否讓你放心,點擊商戶信息里的商戶實景圖片、地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般情況下根據商戶內部裝修一眼就能看出商戶的基本檔次拉,還有如果商戶地址在商場內部也肯定不會太差。
如果還是不能確定,那就看看其他用戶的整體評價再下單吧。
(1)包裝好看是不出名的品牌
如今,許多商家已經掌握了消費者的審美心理,因此他們將在外賣包裝上精心設計。所以,目前,外賣平臺上有許多新的精品店。這些商店通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外賣包裝特別漂亮,特別精致,外包裝也裝在紙盒里,但這種美食品質真的不錯嗎?事實上,不難發(fā)現這些品牌幾乎沒有實體店。此外,所有的食物都使用一些快餐食品,或半成品,如炸雞排,蘿卜干等,其外觀精致,但實際上沒有營養(yǎng),有“華而不實”4字這個詞行人并不過分。
(2)經常打折的食物
如今,大型外賣平臺上的商家越來越多。一些新店的名字還沒有被聽到。雖然外賣平臺需要兩張營業(yè)執(zhí)照和健康證明,但有時還會有一些黑心。商人將“鉆空子”,還有外賣平臺太大,導致監(jiān)管疏忽。雖然很多商家確實外賣,但廚房空間是一個小工作室出租,但這些小作坊還不能有保證,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發(fā)現外賣平臺上很多商店的名字很奇怪,因為他們從未見過這些商店。這類商人吸引食客的最常見方式是“打折”。他們會折扣很長時間。市場上使用的配料的價格相對較高,但是成品外賣的價格便宜且可怕。我可以想象這些食物品質的樣子。
(3)幾分鐘就送到家門口的
有些人總是抱怨外賣送的太晚了,在定外賣后一個小時的時間才送貨上門。事實上,在一小時左右的時間內交貨是正常的,因為通常在訂單收到后,商家必須花很長時間來做你的外賣。這時候需要一段時間。然而,如果外賣平臺顯示幾分鐘后,就送到你家門口的這種千萬不要吃。那么最好少吃或不吃,因為外賣在兩三分鐘內送到你家門口的不是半成品就是加熱食物。長期食用此類食物對身體非常有害,因此在訂購時應注意。如果是這種情況,最好不要再次訂購。
(4)大家給的評價非常低
第三種情況是最直接回應問題的案例。外賣平臺的每個商家都有一個評估系統(tǒng),總評分為一條評論,還有一些不良評論。您可以查看商家的評論。訂購前如果總分為4.5或以上,您基本可以放心。此外,你經常去看看商店的不好評論,看看壞評論在哪里,看完后自己是否能接受。
(5)店名和別的店名差一個字的
什么是有字差的商店?一些黑心商家特別聰明,他們會抓住漏洞而成名。外賣店的名稱將與一些連鎖店類似。其中一些只有一個微妙的區(qū)別。例如,某個粥店最容易對此動手腳,但這些商店通常用于其他商店名字做著質量很差的商品來做買賣,有時候經常使用點外賣就忽略了。
(1)注意點單的時間
我們都知道,外賣配送是存在一定的高峰期的,飯店的時候,大家都是在點,肯定要比平時人比較少的時候是要慢一點的,如果你吃飯可以錯過飯點最忙碌的那個時間,相信配送肯定也會快一些。
(2)不要找距離過遠的店家
很多朋友覺得不現實,我下班就是這個時間點,提前吃飯可是要罰錢的,那我們不妨在點單的時候選擇店鋪可以選擇距離我們比較近的那一些,速度也可以有一定的控制。
(3)食材需要準備的時間
有的時候配送的時間受影響的,不一定是配送員的問題,如果我們點的東西本身制作起來會比較慢的話,那么可能單獨商家制作一下就要很長的時間,可能配送并不慢,但是距離我們手里拿到是很久的。
(4)做好催單的打算
現在的外賣軟件對送餐都是有一個催單的機制的,這可以理解為最慢基本上多少時間會送到,要是還沒有你可以催促,可以額外提醒配送員,讓他加快速度,你已經等不及了。
(5)購買保險
很多朋友說催單有什么用啊,你一個勁的催,不見得就馬上會優(yōu)先給你送啊,那就買一份保險吧,有了保險之后,配送的速度確實明顯會有提高,而且費用也確實不高,可以說這樣放心一點。
(6)聯系外賣員
如果還沒有配送到位的話,但是還沒有到催單的時間,我們也可以單獨給配送的人員去發(fā)送信息或者打電話詢問,比如你要出門,你有急事,還是溝通一下會比較好。
(7)跟店鋪往往關系不大
配送的話,基本上絕大部分是跟當時飯點配送的路況,以及距離有關系的,跟本身店鋪的關系是不大的,大家打評價的時候一定也要分清楚,是食物問題,要怪商家,配送速度問題那是外賣員。
定外賣最好選擇大店,這樣的店外賣品質有保障,不要選擇新開的小店,有的在村內組個房子就能做外賣,質量可想而知。
訂外賣時,要確定好地點,避免讓派送員難以找到,容易耽誤時間,畢竟派送員都是比較辛苦的。
對于外賣的食物,如果出現頭發(fā)等異物,要注意拍照取證,然后聯系商家處理,要求退款。
同樣的,如果外賣食物有異味了,不要吃了,給商家打電話,告訴其食物變質無法食用。
在致電商家后,如果協(xié)商一致退款就好說,如果協(xié)商不一致,那就投訴給客服,讓客服給解決。
現在很多外賣的平臺給每一單都投保保險,因此如果外賣食物出現問題,可以利用保險金來賠付。
消費者收到外賣后,首先要檢查餐食包裝是否完好、清潔,是否與訂購餐品一致;還要當面查驗,一旦發(fā)現餐食變質或受到污染,應當拒收。同時,網上訂餐務必索取消費票據,留存交易憑證,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如發(fā)現餐飲安全衛(wèi)生問題或者出現送錯、少送漏送的情況,要做好證據留存,依法主動維權,并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
一方面國家應該盡快出臺網絡安全保護具體細則,嚴格立法要求企業(yè)對安全事故負責,尤其是跟隱私相關的數據泄露必須有懲罰和賠償機制,不允許企業(yè)增加“黑客攻擊導致的數據泄露不承擔責任”類似的霸王免責條款。同時,嚴格管束企業(yè)方對數據的利用情況,出一次事,處罰一次。
另一方面,商業(yè)公司要及時更新信息保護手段,建立深層防護機制,在做數據分析和使用時,可以先將客戶的敏感信息隱去,用虛擬ID代替;再將其隱私信息通過加密的手段做二次防護。
此外,商業(yè)公司還應完善信息管理機制,“比如技術加密的算法是什么,什么樣的人才能接觸到用戶數據,建立詳細的技術標準規(guī)范”。
刑法修正案(七)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進行了立法,規(guī)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y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guī)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此外《網絡安全法》也明確,網絡運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毀損、丟失。在發(fā)生或者可能發(fā)生個人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按照規(guī)定及時告知用戶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執(zhí)法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向當地工商部門或者撥打12315進行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