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望遠鏡折射望遠鏡采用透鏡作為主鏡,光線通過鏡頭和鏡筒折射匯聚于一點,稱為"焦平面"。
優(yōu)缺點:結構設計簡單可靠,易于設置和使用,基本不需要維護,易于地面觀景,觀測月球、行星、雙星表現(xiàn)出色,但是有色差,會降低分辨率,而且大口徑規(guī)格較重也比較昂貴,新手入手建議以中小口徑為宜。
反射望遠鏡采用凹面鏡作為主鏡,光進入鏡筒的底端,折回開口處的第二反射鏡,再改變方向進入目鏡焦平面。
優(yōu)缺點:與折射和折反望遠鏡相比,同樣大小的口徑成本最低,而且緊湊合理,便攜性好,焦距可達1000mm以上,具有卓越的微弱深空天體觀測性能,無色差,但彗差和像散較大而且一般不適合地面應用,維護與保養(yǎng)要求高。
折反望遠鏡使用反光鏡和透鏡的組合折疊光路和形成圖像,有施密特-卡塞格林式和馬克蘇托夫-卡塞格林兩種。
優(yōu)缺點:結合了折射鏡和反射鏡的優(yōu)點,可以提供折射鏡的高清晰和對比,以及反射鏡的低色差,是聚光力、長焦距、便攜性和經(jīng)濟性的最好結合。【更多詳細>>】
口徑即物鏡的有效口徑,在理論上決定望遠鏡的性能??趶皆酱?,聚光本領越強,分辨率越高,可用放大倍數(shù)越大。但口徑越大,體積就越大,一般可根據(jù)需要在30~50㎜之間選擇。
倍數(shù)即物鏡焦距與目鏡焦距的比值,放大倍數(shù)變大,看到的影像也越大。不過放大倍數(shù)以7-12倍為最佳,切勿貪圖高倍,否則倍數(shù)越高,觀測視場就越小、越暗,觀測效果反而下降,尤其是高倍數(shù)帶來的抖動也大大增加。
視場即望遠鏡成像的天空區(qū)域在觀測者眼中所張的角度,視場越大,觀測的范圍就越寬廣、越敞亮、越舒適。正規(guī)軍用望遠鏡一般都采用廣角大視場設計,建議選購110M/1000M以上視野的望遠鏡。
鍍膜鏡片鍍膜是為了減少反光,使透光率增加,提高觀測亮度,鍍膜的顏色需根據(jù)光學材料及設計而定,鍍膜越淡、反光越小越好,選購時要注意辨別那些劣質(zhì)的紅膜、綠膜望遠鏡,高品質(zhì)的多采用淡蘭、淡紫、淡黃色增透鍍膜。
地平式結構和使用簡單,調(diào)節(jié)精度低,不能跟蹤天體,只能用于簡單的觀測星空,適合初學者作為練手來使用。
赤道儀赤道儀在觀測時用來抵消地球自轉(zhuǎn),跟蹤天體運行;結構和使用復雜,調(diào)節(jié)精度高;赤道儀有手動和電動,手動跟蹤赤道儀適合專門的天文觀測,高檔電動跟蹤赤道儀多用于專門的天文跟蹤攝影和觀測研究。
經(jīng)緯式它在赤道儀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通過手控器控制精密馬達,來尋找天體目標,找到目標后能自動跟蹤。
白天觀測可用望遠鏡觀測遠處的大樓,將大樓的輪廓線移到視野的1/4處,如果輪廓線上橙黃色或藍紫色特別明顯,或輪廓線彎曲得特別厲害,光學質(zhì)量就很差;再觀看遠處的樹葉,一般60mm口徑的望遠鏡,能看清40米遠處的樹葉葉筋,看不清說明銳度不夠。
晚上觀測可用望遠鏡觀測星星,如果看到星星帶很明顯的顏色,或是視野邊緣的星星拖著尾巴,其長度達到星星大小的2倍,說明光學質(zhì)量很差,不適合用于天文觀測;一般市場上的低價格小品牌的望遠鏡很容易出現(xiàn)這種情況,所以大家在購買時一定要親自觀察測試一下。
入門級星特朗、博冠等牌子后綴帶EQ的基本是入門級別的望遠鏡,價格500-2000元,可以看看月亮,木星,土星等,但口徑小,導致不能很好的觀測星云、星系等深空天體,比較適合初學入門者。
中端級信達小黑、天狼畫師、米德NG90等望遠鏡,價格在2000-5000元,光學性能與支架穩(wěn)定性都還不錯,一般都帶自動尋星功能,適合有點經(jīng)濟條件的業(yè)余天文愛好者。
高端級星特朗C8、8SE、信達SC8、16寸DOB等望遠鏡,價格就比較貴了,多在萬元以上,是觀測行星、星云等深空天體的利器,適合發(fā)燒級、專業(yè)級天文愛好者、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