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性格論最早源于日本。日本學者古川竹二在1927年提出了“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氣質;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氣質”的論斷。日本人認為,血型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氣質和緣分,血型知識可以幫助人們妥善處理各種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并可以指導擇業(yè)。血型性格說一登場就被包裝得像是一種科學一樣,甚至給人感覺是心理學的內容之一。
一、血型與性格
O型
一般來說,O型血的性格時間變化差異最大,總體上看他們的氣質如充滿旺盛的生命力,強烈的現實性和面對目的的突進性,都可以在他們的言行之中展露出來,他們在剛參加工作時,一般比較老實,對上級領導忠誠溫順,容易取得領導好感。進入成人期后,工作上有了一些經驗之后,他們便開始積極地表現自己,有時顯得很強硬,在隨著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他們有時親和力和魅力很強,有時還具有雙面性,在外面開朗活潑,能說會道,回到家里則沉默寡言,一聲不發(fā)。在一個集團中他們也很難成為精神上的帶頭人。
A型
對A型人來說他們正好同O型相反,年輕時性格剛毅,處處要強,走向社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便開始克制自己,表現出穩(wěn)重謙虛的態(tài)度,容易成為不愿過分表現自己的謹慎派。一般到了老年,又會更加固執(zhí),當然隨著場所的變化,性格也會發(fā)生變化。A型人在外面謙虛和藹,與人團結,不固執(zhí)己見,顯得性情溫和,人品出眾,一回到家就變得固執(zhí)和任性,有時他們表面上嚴于律己,與人協調,內心則隱藏著非常暴躁的脾氣。
B型
他們這類人年齡變化對氣質影響不大,有時候謹慎,有時會心直口快。由于這種人的性格自幼至老很少變化,相對來說會讓人感到越活越年輕。當然在隨著場所的變化,他們的性格也是復雜的,有的人在外面少言寡語,在家里變得開朗活潑,很多人平時喜怒無常,好感情用事,但一般不受外界情況和壓力的影響。
AB型
這一類人他們性格隨著年齡和環(huán)境的變化較大。幼兒和少年時,非常認生,不愿接觸人,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則變成另外一種人,積極發(fā)言,好提意見,交際廣泛,對人落落大方,擅長交往。但是,也許是過于自信的緣故,當他們對自己的成績和功勞自滿時,便變得傲慢起來,他們在不同的場所下性格也是不斷變化的,有時是冷靜的事務家,興趣也很廣泛,有的AB型則精神飽滿,性格活潑,談笑風生。到正式場合時,卻變得一本正經,缺乏風趣,有時候他們喜歡脫離現實的空想和趣味。
二、西方觀點
但血型影響性格的說法,在血型的發(fā)現地——西方卻鮮有人捧場。血型是被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病理學家卡爾·蘭德斯泰納于1902年發(fā)現的。他根據血紅細胞表面存在的不同物質,將人的血液分為A型、B型、O型和AB型這4種基本類型。據統(tǒng)計,全世界人口中,O型血占44%,B型血占40%,A型血占11%,AB型血僅占5%。
此后,西方心理學者對血型與性格之間的關系也進行了很多探索。1964年12月,《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刊登了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等人的論文《血液群體與性格》,對568名意大利人或意大利裔的美國人進行了測定,發(fā)現B型血的人比A型和O型血的人更溫順。論文發(fā)表后遭到兩位遺傳學家的質疑,要求作者公布研究的原始數據以便檢驗,但卡特爾則以“原始數據沒有保留下來”為由,拒絕數據核實的請求。
但在1989年,卡特爾又發(fā)布了針對美國中西部地區(qū)人的調查結果,他們測定了4項性格指標:“外向型-內向型”“感性型-直覺型”“思考型-感覺型-洞察型-判斷型”。調查的結論是“血型和性格無關”,徹底推翻了自己以前的研究結果。
也許,這些前后矛盾的研究最終使“血型性格論”沒能在西方流行起來。迄今為止,大多西方人對自己的血型并不關心,除非是因為醫(yī)療上的需要。
血型源于先天遺傳,如果能決定性格的話,那說明性格就是由遺傳決定的。但研究發(fā)現,人的性格只有30%~40%可與遺傳有關,而60%~70%是與后天的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有關。也就是說,性格更多由后天因素決定。如將一對同卵雙胞胎在不同環(huán)境下撫養(yǎng),雖然這兩人的血型相同,但在長大成人后,兩人的性格往往有顯著差異。
但也不能完全否定血型性格論,所以從血型上探索人類性格的秘密,仍然是一些科學家的研究課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