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孩子性格執(zhí)拗的原因
1、孩子到了執(zhí)拗敏感期
這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每個孩子都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比如有些孩子總是不愿意聽大人的講話,也喜歡插嘴。孩子總是喜歡打破家長明文規(guī)定的東西,而且遇到錯誤的時候也不愿意承認和反省。
2、父母的原因
如果父母也經常是犟脾氣、執(zhí)拗,小孩子潛移默化,也可能會有這樣的脾氣。所以家長如果不想讓孩子有這種行為,那么就要改善自己的性格,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塑造溫文爾雅的形象,孩子才能潛移默化的接受到好的影響。如果家長的脾氣特別暴躁,經常生氣發(fā)火,孩子久而久之也很容易模仿的。
3、沒有及時糾正
有些小孩子經常受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寵愛,覺得世界總是圍繞著自己為中心,所以一旦遇到不滿意的事情,就會出現(xiàn)犟脾氣。家長面對這些情況要適時進行指導,告知孩子這樣是不對的,不要經常過度嬌慣。
孩子的執(zhí)拗敏感期是什么時候
3歲至4歲的幼兒進入執(zhí)拗的敏感期,有些孩子在快3歲就提前進入這一敏感期。表現(xiàn)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否則情緒就會產生劇烈變化,發(fā)脾氣,哭,鬧。比如看光碟不能被打斷;大人不能將衣服搭在臂上;上樓梯時不能大人先上,否則必須退回來;有客人來訪,聽到門鈴聲必須是孩子來開門,如果成人開了,他會哭著要求大人出去,重新再開一次;剝糖時孩子要自己剝,如果大人把糖紙撕開,孩子會憤怒地扔掉它,要求重來一顆……很多家長難以理解兒童的執(zhí)拗。
孩子性格執(zhí)拗怎么辦
1、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在孩子開始喜歡跟父母說“不”的時候就是他們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孩子這么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要求和大人一樣的平等地位,此時父母對孩子的行動不要輕易加以干涉,要以平等的姿態(tài)來征詢孩子的意見,給孩子留有選擇的余地。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你們尊重他,維護了他的自尊,也就不會輕易跟你說反話了。
2、相信孩子,滿足其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對于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們應該給予支持,千萬不要對孩子過度保護或是包辦代替,這樣會使孩子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機會,也會引起他們的抵觸心理。對于孩子的能力父母要給予充分的相信和肯定。當孩子遇到自己能力范圍可以解決的困難,父母要盡量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快樂同時,也能減少和父母的對抗。
3、滿足孩子獨立與渴望保護的需求
孩子之所以表現(xiàn)出頑強的“反抗性”其根本原因是想獨立。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與父母作對,但孩子的內心仍然需要您的情感支持和適時的鼓勵。在放手讓孩子獨立做一件事時,父母可以首先判斷一下他能多大程度上完成這件事和可能遇到的問題,然后在沒有人身危險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去做。如果孩子正準備做的事情可能危害到健康的時候,父母必須果斷地制止,并用其他一些沒有危險性的活動來代替。讓孩子在享受到獨立感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父母對她們的關愛,這樣也會減少孩子反抗情緒的發(fā)生。
4、與孩子有足夠的交流
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由乖巧向淘氣轉變的時候,在心理上不應該有擔憂和煩惱,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但并不意味著父母可以不管不問,這樣做的話那么孩子可真的要成為壞孩子了。父母要給孩子比以往更加多的寬容、關愛以及交流。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了解孩子的需要。問問孩子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樣才可以最低限度地降低孩子對父母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