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
立冬和冬至都有吃餃子的習俗,不同的是,冬至吃餃子更普遍一些。
立冬部分地區(qū)有吃餃子的習慣,而大體上是,冬至吃餃子。在京津一帶,人們有立冬吃水餃的習俗,有民俗專家認為,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是“交子之時”,所以這時吃餃子有“順從天意”的意思。而且,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吃餃子的習俗有很大的普適性,很多節(jié)日、節(jié)氣好像吃的都是餃子。三伏天的頭伏要吃餃子,立冬那天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過年還要吃餃子。不過這些吃餃子的習俗多是和北方各地有關。
盡管各地的習俗有所差別,但是“補冬”的意義是基本一樣的,都是為了溫暖身體、驅走嚴寒,增強抵抗力,少生疾病。
小編提醒大家立冬之后的飲食要以溫補為主,吃餃子講究餡料的選擇,不同的餡料功效不盡相同,不同人群應根據(jù)自身需求各取所需,胡蘿卜、羊肉、洋蔥、牛肉等都是立冬水餃餡料的好選擇。
二、立冬和冬至的區(qū)別
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是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作為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歷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于黃經225°。此時,太陽位于赤緯-16°19',北京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后,日照時間將繼續(xù)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xù)降低。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冬至又稱“冬節(jié)”、“賀冬”,華夏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jié)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于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據(jù)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至,極致的意思,冬至是說冬天最冷的時候,也是一年中夜最長,晝最短的日子。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