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季傳染病有哪些
1、普通性感冒
主要表現為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淚、打噴嚏、輕度發(fā)熱、頭痛和咽痛,很少出現發(fā)高熱和全身酸痛的癥狀,發(fā)病周期短。
2、流行性感冒
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為:高熱、畏寒、頭痛、肌肉關節(jié)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數患者可有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3、麻疹
麻疹發(fā)病初期,癥狀和患感冒差不多,有發(fā)燒、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淚等現象。發(fā)病2-3天后,口腔黏膜會有改變,口腔內兩側臼齒旁的頰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針尖大小的小點,周圍有紅暈。這種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癥狀,是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發(fā)病3-4天后,開始出皮疹。皮疹會按照耳后、頸部至面部、軀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腳心的順序出現。出疹一般持續(xù)3-5天,這期間持續(xù)高燒,常伴有嘔吐、腹瀉等癥狀。疹子出齊后,體溫開始下降,并逐漸恢復正常,癥狀也隨之減輕。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fā)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以發(fā)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發(fā)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兩季多發(fā),水痘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自發(fā)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結痂期均有傳染性,接觸或飛沫吸入均可傳染,傳染性極強。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fā)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多發(fā)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fā)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fā)展快,易導致死亡。該病主要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
6、諾如病毒感染
諾如病毒感染所致的腹瀉或嘔吐,全年均可發(fā)生,感染對象主要是學齡兒童,寒冷季節(jié)呈現高發(fā),特別是每年的十一月開始至第二年的四月最容易被它感染。諾如病毒感染性強,以腸道傳播為主,可通過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常在社區(qū)、學校、餐館、醫(yī)院、托兒所等處引起集體暴發(fā)。諾如病毒抗體沒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尤其是沒有長期免疫保護作用,極易造成反復感染。感染者發(fā)病突然,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發(fā)熱、腹痛和腹瀉。
7、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俗稱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腫痛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傳染病。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見。是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在托兒所、幼兒園、學校中易爆發(fā)流行。常見的并發(fā)癥為病毒腦炎、睪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等。病人是傳染源,通過直接接觸及飛沫傳播。接觸病人后2-3周發(fā)病。
8、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早期發(fā)現患者就地隔離治療,隔離至癥狀消失后3天,一般不少于病后7天。密切觀察接觸者。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室內通風。流行期間不要攜帶嬰幼兒到公共場所,免疫接種是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主要措施,接種對象為1-15周歲兒童。
9、出血熱
臨床表現和感冒一樣(發(fā)燒,流鼻涕,咳嗽),所以很難確診,很容易被誤診。該病和感冒不同之處在于身上會出現血點,一般在腋下,喉嚨,后背,請家長不要自己給孩子買藥吃,帶孩子去不規(guī)范診所就醫(yī)。
10、皰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
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fā)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yōu)樘卣鞯募毙詡魅拘匝暑a炎,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很強,傳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發(fā)或流行,夏秋季為高發(fā)季節(jié),主要侵犯1~7歲小兒。臨床以發(fā)熱、咽痛、咽峽部黏膜小皰疹和淺表潰瘍?yōu)橹饕憩F。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兒可重復多次發(fā)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11、結核病
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及許多臟器,以肺部結核感染最為常見。排菌者為其重要的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后不一定發(fā)病,當抵抗力降低或細胞介導的變態(tài)反應增高時,才可能引起臨床發(fā)病。
二、如何預防冬季傳染病
1、接種疫苗是預防冬春常見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例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風疫苗、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等等,是預防針對性傳染病的最佳選擇,可在自愿、自費、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到轄區(qū)預防接種門診接種。
2、養(yǎng)成個人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做到“五要”、“七不要”。 “五要”即要按時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飯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發(fā)?!捌卟灰奔床浑S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物;不吸煙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潔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3、搞好飲食衛(wèi)生: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潔食物,不吃蒼蠅、蟑螂等叮爬過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嚴格消毒,傳染病病人和帶菌者要暫時調離飲食服務工作崗位。
4、按時作息,保證睡眠,隨天氣變化增減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合理營養(yǎng)與充分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5、根據空氣質量情況,每天開窗通風,居家和教室每天開窗通風一小時,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不到人口密集、空氣污染的公共場所去,必要時戴口罩出行。
6、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等物品勤清洗、規(guī)范消毒,換季時衣物、被褥等置陽光下晾曬,保持居家生活、工作環(huán)境整潔衛(wèi)生。
7、密切關注孩子每天的身體狀況,出現發(fā)熱、咳嗽等癥狀立即就醫(yī),不要麻痹大意,特別是出現高燒、體溫超過38度或連續(xù)兩天發(fā)熱的,要求居家休息,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并做好學生在家期間的健康觀察。
聲明:以上內容源于程序系統(tǒng)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