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中醫(yī)辨證診療
口臭通常分為口源性和非口源性:
1、口源性:老中醫(yī)潘寅生指出口腔粘膜疾病造成的口臭,通常伴隨口苦、口干。
2、非口源性:中醫(yī)理論分析認為,胃腸蘊積濕邪熱毒,心火亢盛,而上攻頭、目、口、喉,濁氣下行,邪結(jié)腸胃所致。
口臭中醫(yī)治療方法
1、胃火旺盛型,這類患者除了口臭外,還會伴有其它癥狀,如口渴飲冷、口舌生瘡糜爛,或是伴有牙齦赤爛腫痛,大便結(jié)小便黃等癥狀,觀其舌部可有舌紅苔黃等癥,在治療上宜以清胃瀉熱為主,可以選擇清胃散加減,藥方組成為:黃連、升麻、生地、丹皮、石膏、當歸、藿香、蘇梗、甘草。
2、肺胃郁熱型,除了口臭外,這類患者還會伴有鼻干燥、咽紅腫疼痛現(xiàn)象,同時還會出現(xiàn)流黃鼻涕、苔少、舌紅之癥,在治療上宜清熱瀉火為主,可選擇蘆薈湯加減,藥方組成為:蘆薈、甘草、麥冬、桑枝、赤芍、桔梗、薄荷、荊芥、黑山梔、辛夷。
3、胃腸食積型,可在患者的口種出現(xiàn)酸臭之味,同時還會伴有脘腹脹滿、噯氣泛酸現(xiàn)象,由于積食,可導(dǎo)致口臭不思飲食,且有苔厚膩等癥狀,在治療上宜以消食和胃為主,可以選擇保和丸治陪,藥方組成為: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連翹、陳皮、萊菔子等。?
中醫(yī)教你如何調(diào)理口臭
1、消化差有便秘最容易口臭
醫(yī)學(xué)認為,口舌生香是臟腑功能活動正常的外在表現(xiàn),而口臭則往往反映了臟腑功能的失調(diào)。
而對于這種口臭,靠外界的刷牙干預(yù)是不行的,只有從飲食和身體調(diào)節(jié)入手方可解決。
2、飲食要清淡
口臭期間要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刺激腸胃,要以清淡為主。同時,還少吃肉類難消化的食物,以及各種容易一起腹脹的豆類食物。在進食的時候避免狼吞虎咽,應(yīng)細嚼慢咽,以促進消化。特別是晚上要少吃些飯,可以喝些益生菌酸奶飲品幫助消化,調(diào)理腸胃,從而改善口氣。
3、喝茶壓壓口氣
茶飲,有清除口臭的效果,特別是喝過的茶葉可以嚼嚼試試。另外一下幾個具有清香的植物和水果也是有效果的。
(1)藿香或佩蘭:用藿香或佩蘭12克,如平時沏茶,一般開水沏泡飲用,可使厚膩的舌苔變薄,減輕食滯或濕滯。
(2)白芷:將白芷研細,每次3克于飯后用溫開水送服,可增強脾胃功能。
(3)檸檬:在一杯溫開水中加上一些新鮮檸檬汁飲用,可生津、止渴,達到去陰虛內(nèi)熱口臭的效果。
(4)蜂蜜:蜂蜜具有潤腸通腑、化消去腐的功效,對便秘引起的口臭有效。
(5)蘋果汁:早晨空腹飲一杯,可促進膽固醇、膽汁等廢物的排出,消除口臭。
4、不一定就是上火
口臭原因多,不一定口臭就是有胃火,就要吃清熱解毒的中藥,其實口氣也分很多種證型,藥也不同。
例如,胃火上炎導(dǎo)致的口臭,通常還有面赤身熱、口渴飲冷、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表現(xiàn),此時清瀉胃火才對,可用牛黃解毒丸。
而胃腸燥熱導(dǎo)致的口臭,可能還有腹部脹滿,可用麻子仁丸;若是食積胃腸證,除了口出酸腐臭味,還有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噯氣口臭等,則用保和丸來消食化積更好。
所以,不要隨便清胃火,而且很多清胃火的中藥十分苦寒,常服容易損傷脾胃。因此,最好找專業(yè)的中醫(yī)醫(yī)師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