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在中醫(yī)里叫什么
中醫(yī)將子宮肌瘤歸屬為“石瘕”、“癥瘕”、“崩漏”的范疇。子宮肌瘤給患者的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大家要積極的治療,及時的發(fā)現(xiàn)才是健康的關(guān)鍵。子宮肌瘤是女性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肌瘤的瘤體大小不一,差異甚大,可從最小的鏡下肌瘤至超出足月妊娠大小;其癥狀也是變化多端,又因生育與否,瘤體生長部位不一。
子宮肌瘤中醫(yī)辨證
1、氣滯證:證見小腹疼痛,痛無定處,小腹脹滿。苔薄潤,脈沉弦。治宜行氣導(dǎo)滯,活血消癀。方用香棱丸(木香、丁香、三棱、枳殼、莪術(shù)、青皮、川楝子、小茴香)。
2、血瘀證:證見疼痛拒按,面色晦暗.肌膚乏潤,月經(jīng)量多或有血塊.口干不欲飲.舌紫黯或舌邊有瘀點(diǎn)。脈沉澀。治宜活血散結(jié)、破瘀消瘕。方用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芍藥、桃仁)加三棱、莪術(shù)。
3、痰濕證:證見小腹時或作痛,或伴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多色白,胸脘滿悶.舌質(zhì)淡暗,苔白膩,脈弦細(xì)而滑。治宜理氣化痰,破瘀消癮。方用開郁二陳湯(制半夏、陳皮、茯苓、青皮、香附、川芎、莪術(shù)、木香、檳榔、甘草、蒼術(shù)、生姜)。
4、濕熱證:證見帶多色黃或臭穢.小腹及腰骶部疼痛而脹(經(jīng)期加重),尿少色黃,可伴有經(jīng)期延長或月經(jīng)過多,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治宜清熱利濕、祛瘀消瘕。方用大黃牡丹湯(大黃、芒硝、丹皮、桃仁、冬瓜子)加紅藤、敗醬草、炮甲等。
子宮肌瘤中醫(yī)治療方案
中藥處方(一)
【辨證】寒凝氣血瘀滯。
【治法】活血化瘀,養(yǎng)血益氣,軟堅(jiān)散結(jié),溫經(jīng)通絡(luò)。
【方名】加味生化湯。
【組成】當(dāng)歸24克,川芎15克,炙草3克,炮姜3克,桃仁3克,益母草30克,炒芥穗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中藥處方(二)
【辨證】脾虛濕阻,瘀血阻滯胞宮。
【治法】益氣健脾,祛瘀通絡(luò)。
【方名】四君子湯加味。
【組成】黨參30克,白術(shù)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術(shù)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中藥處方(三)
【辨證】瘀滯胞宮,結(jié)而為患。
【治法】活血化瘀,消瘕散結(jié)。
【方名】桂枝茯苓丸。
【組成】桂枝15克,茯苓15克,桃仁(去皮尖)15克,丹皮15克,芍藥15克。
【用法】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日早晚飯前服用10克。
中藥處方(四)
【辨證】胞宮瘀滯。
【治法】活血化瘀,溫經(jīng)止痛。
【方名】生化湯。
【組成】當(dāng)歸24克,川芎9克,桃仁(去皮、尖,研)14粒,黑姜1.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用黃酒、童便各半煎,去滓溫服。
中藥處方(五)
【辨證】干血內(nèi)結(jié)。
【治法】活血化瘀通經(jīng)消癥。
【方名】大黃蟲丸。
【組成】蒸大黃75克,黃芩60克,甘草90克,桃仁200克,杏仁200克,芍藥120克,干漆30克,干地黃300克,虻蟲200克,水蛭100克,蠐螬200克,蟲100克。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5丸,酒送下,每日2次。
中藥處方(六)
【辨證】脾虛濕阻,瘀血阻滯胞宮。
【治法】益氣健脾,祛瘀通絡(luò)。
【方名】加味四君子湯。
【組成】黨參30克,白術(shù)2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術(shù)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