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硯臺是什么材料做的
硯臺也被稱為研,是中國傳統(tǒng)的書房用具之一,和筆、墨、紙一起被稱為“文房四寶”,最開始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經過改良變化而來,初期時的形態(tài)為磨平的石器,到了漢朝時,硯上才慢慢出現雕刻形態(tài)也變得豐富起來。
硯臺自漢朝開始形態(tài)和材料越發(fā)豐富起來,硯臺的材料豐富多樣,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共幾十種。較為有名的例如端石、歙石、澄泥石以及洮河石等,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硯臺制作材料,如今也出現了橡皮硯。
而制作硯臺的材料非常豐富,除了較為有名的端石、歙石、澄泥石以及洮河石之外,還有玉硯、瓦硯、鐵硯、瓷硯等幾十種,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明清時就有一方好硯能換一座四合院的說法。
漢代時最初為瓦硯、陶硯、玉硯等,到了晉代之后,開始流行木硯、瓷硯和銅硯,唐代的時候是泥巖,明清時硯臺也是主要的收藏品,甚至出現了紙硯,現如今比較出名的也有橡皮硯。
二、硯臺哪里的最好
那么硯臺什么材質的好?材質好的硯臺要數中國四大名硯,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洮州的洮河硯、山西絳縣的澄泥硯,它們是我國傳統(tǒng)的四大優(yōu)質名硯。硯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臺不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之選。
1、端硯
端硯產于廣東肇慶東郊的端溪,世稱端硯為“群硯之首”。其材料取于廣東肇慶高要縣東南端溪之爛河山禪臺端硯。不但具有“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之特點,更具有“秀面多姿,呵氣研墨,發(fā)墨不損筆毫”的長處。自唐代問世以來,便頗受文人學士青睞。加上紋理綺麗,各具名目,加工技藝亦愈紛繁,地位越來越高,以致升到我國石硯之首,長盛不衰。并且與湖筆、徽墨、宣紙并稱為中國文房至寶。
2、歙硯
歙硯又稱“龍尾硯”、“婺源硯”,硯石產于江西婺源龍尾山,婺源古屬歙州,故名。其特點是色如碧云,聲如金石,濕潤如玉,墨巒浮艷。其石堅潤,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滌之立凈。自唐以來,一直保持其名硯地位。
3、洮硯
洮硯產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卓尼、岷縣等縣洮河沿岸,亦稱洮河硯。其料取于甘肅卓尼(唐屬洮州)一帶洮河深水處。特點是石質碧綠,整潔如玉,條紋似云彩,貯墨不變質,十多天不干涸。因其石質細膩,紋理如絲,氣色秀潤,發(fā)墨細快,保溫利筆,北方最為貴重,宋時已經稀少,解放后又恢復了生產。
4、澄泥硯
澄泥硯最早產于山西絳州,其孕于漢,興于唐,盛于宋,明代達到爐火純青,躋身中國四大名硯臺。自中唐起,歷代皆為貢品,在中國硯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澄泥硯以鱔魚黃,蟹殼青,豆砂綠,玫瑰紫,蝦頭紅,朱砂紅等顏色為珍品。文人墨客視為珍寶,多為題銘珍藏。澄泥硯不是石塊硯,是用沙泥燒煉制成的硯,質地類瓦,屬陶瓷硯的一種非石硯材。澄泥硯的制作始于晉唐時期,興盛于宋朝。其特點是質地堅硬耐磨,易發(fā)墨,且不耗墨,可與石硯媲美。唐時,虢州(今河南靈寶縣南)已成為制澄泥硯的著名產地,在現代,澄泥硯的產地有河南洛陽、河北鉅鹿、山東青州、山東泗水、山西新絳縣、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蘇寶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