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葉糍粑和青團的區(qū)別
1、青團
江南一帶的青團皮多以漿麥草加糯米粉制成,漿麥草就是青團顏色。蘇州人認(rèn)為,用漿麥草制作的青團才是正宗的青團。青團是江南一帶清明、寒食必備的食品,過去用于祭祖,現(xiàn)在多為應(yīng)節(jié)食品、時令嘗鮮,最常見的是豆沙餡。
2、艾糍
艾糍又名糍粑,艾米果、清明果等,客家人尤愛吃艾糍。艾糍使用的艾草,又稱蕭茅、冰臺、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等,是我國各地常吃的一種食材。
艾糍的形狀各式各樣,除了跟青團一樣的“圓包子”形狀,客家人一般將艾糍壓成扁圓狀,還有地區(qū)會包成餃子形狀,餡料也是有甜有咸。艾糍甜料以花生、芝麻、糖為主,咸料則喜歡放春筍、香菇、木耳、豬肉等食材。
二、艾糍粑怎么做
1、煮艾草
用大鍋把水燒開,加少許堿,放入洗凈的艾草,不要加鍋蓋,中小火保持水微開,用筷子稍翻動艾草,使其均勻受熱,煮至葉子變得青黝黝的,用手掐艾梗,綿軟至一捏就斷即可關(guān)火。煮制過程中蓋鍋蓋會導(dǎo)致煮出來的艾草發(fā)黃,色澤不鮮亮。放堿是為了去除艾草中的苦味。
2、浸泡煮好的艾草
將煮好的艾草撈出泡入涼水中,漂去苦味,泡差不多12小時,期間最好換兩三次水,以便苦味充分滲出。
3、剁
泡好后,撈出艾草擠掉水份,剁碎,剁到?jīng)]什么莖就可以了,這樣最后吃的時候口感才會細(xì)膩,不會在吃的時候吃出一根草來。
4、炒
剁好的艾草放入干凈鍋中用中火炒一會,聞到香味即可,也可加入少許色拉油,這步據(jù)說是起到提香的作用。
5、和面團
炒好的艾草,加入糯米粉、白糖,倒入剛燒開的水,邊倒先用筷子將其充分?jǐn)嚢瑁葴囟冉迪聛砗?,用手揉和成艾草團。一定要用很熱的水,使糯米粉遇熱變成粘性,和的時候才好成團,包餡的時候更好操作,成品的外形和口感更好。加糖量別太多,和好后面團有微甜味即可,因為餡料也是甜的,糖多太膩。
6、包
取一小塊和好的艾團,捏成小碗形,放在手心包入餡料,封口,整成圓球狀,再壓扁一點,在底面抹點油,放在一張柚子葉上,也可以在包之前在手心里抹油。艾草米團不像面團那么有延展性,做的時候要靠按、壓、捏的勁兒,不能在手心里揉搓,不然就散開漏餡了。
7、蒸
做好后上冷水架鍋蒸,水開之后半個小時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