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瓜的種植時間
冬瓜的種植時間會因不同地區(qū)的不同氣候而異。一般來說,冬瓜種植有兩個季節(jié),即春天和秋天。也就是說,從第二年的12月到3月,它是春播,從7月到9月,它通常被認為是秋播。事實上,這條線似乎一年四季都在播種。例如,廣州的一般播種時間是12月,而湖南的播種時間可以說是從12月到次年9月。
二、冬瓜的栽培方法有哪些
冬瓜栽培方式可分為地冬瓜、棚冬瓜和架冬瓜三種。
1、地冬瓜
植株爬地生長,株行距較稀,一般每畝種植300株左右,管理比較粗放,莖蔓基本上放任生長或結(jié)果前摘除側(cè)蔓,結(jié)果后任意生長。其優(yōu)點是花工少,成本較低。缺點是瓜型欠佳,經(jīng)常扶瓜;否則畸形果率高;果皮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而破損,影響耐貯性;光能利用低,結(jié)果大小不均勻,單位面積產(chǎn)量較低。該方式只適用于島內(nèi)銷售的灰皮冬瓜品種,而對于商品性要求較高的北運或出口品種:如,“青皮冬”、“黑皮冬”和“青雜1號”則不適用。
2、棚冬瓜
植株抽蔓后用竹木搭棚引蔓,有高棚和矮棚之分。高棚一般高為150-200厘米,矮棚一般高60-80厘米,棚寬250-300厘米。海南瓜農(nóng)一般采用矮棚方式為多。植株上棚以前摘除側(cè)蔓,上棚以后莖蔓任意生長。棚冬瓜的座果比地冬瓜好,果實大小比較均勻,單位面積產(chǎn)量一般比地冬瓜高,但基本上仍是利用平面面積,不利密植,一般只能在瓜蔓上棚前間套種,不能充分利用空間,且搭棚材料多,成本高。近年來,為省材料、省成本和省工,開始推廣一種改良式的網(wǎng)棚架:即,先用木樁、鐵絲搭一個基本棚架,再覆處編織好氟龍絲網(wǎng)。尼龍網(wǎng)最少可使用三造,搭架非常方便省工。
3、架冬瓜
支架的形式有多種。有“一條龍”:即,每株一樁,在130-150厘米高處,用橫竹連貫固定;有“人字架”;有“一星鼓架龍眼”和“四星鼓架龍眼”:即用三或四根竹竿搭成鼓架,各鼓架上用橫竹連貫固定,一株一個鼓架。架冬瓜形式雖多種多樣,但都結(jié)合植株調(diào)整,較好地利用空間,提高座果率并使果實大小均勻,有利于提高產(chǎn)量與質(zhì)量;也利于間套作,增加復種次數(shù);而又比棚冬瓜節(jié)省架材,降低成本。在目前條件下,架冬瓜是三種栽培方式中比較合理、比較科學的一種方式。
三、冬瓜如何種植才能高產(chǎn)
1、選地整地
冬瓜通常種植在疏松肥沃的土地上,排水和灌溉良好。冬瓜對水有嚴格的要求,過多的水會導致瘟疫或冬瓜發(fā)育不良。在選擇甜瓜城市時,我們應該小心不要選擇前幾年種植任何甜瓜植物的地塊。許多農(nóng)村地區(qū)的人知道,如果你在前幾年種瓜,你基本上只會種瓜苗。整地時,我們應該挖溝引水灌溉,并注意撒一層農(nóng)家肥作為基肥。
2、播種育苗
冬瓜是通過直播和移栽播種的。直播意味著每隔30至50厘米在土壤孔中播種3至5粒種子,然后用一薄層細土覆蓋種子。如果采用移栽,必須先育苗,然后在種子發(fā)芽后每隔5-10厘米種植一次。
3、田間管理
如果是直播的,有必要看看哪里有間苗,如果有間苗,有必要及時重新補苗,但是如果沒有下雨,有必要每三天給它們澆水,直到它們長出新的根和葉子。當幼苗長到20到30厘米長時,如果土地面積相對較寬,我們可以考慮允許它們直接沿著地面爬行,但是如果土地不是特別肥沃,就需要建造它,然后手動將幼苗放在架子上,讓它們沿著架子生長,這樣也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4、肥水管理
苗期的肥料和水管理也很麻煩。一般來說,冬瓜生長期間需要施肥三次。第一次施肥通常是在種植后。此時,為了加快冬瓜幼苗的生長,第二次施肥是在冬瓜幼苗開始開花到一定程度時,第三次施肥是在冬瓜幼苗生長后十多天進行的,這可以促進冬瓜的生長。當然,每次使用的肥料量不要太多,否則會導致冬瓜幼苗生長,忘記結(jié)果,所以這是沒有用的。
5、適時采收
如果你想吃一個小冬瓜,你可以在兩個拳頭大的時候吃。當然,你也可以等到它長大,這意味著藤上的葉子稍微變黃變老,這意味著冬瓜已經(jīng)成熟,可以完全收獲。不要等得太晚,因為到那時你的瓜可能已經(jīng)老了或者壞了,這樣冬瓜的味道也不是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