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籠包的由來和歷史
小籠包選用上等面粉制作、選料精細、小籠蒸煮,南方口味。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鹵,味鮮不油膩等特色。傳說最早小籠包起源于北宋,是北宋都城汴梁的第一美食。
經(jīng)過了近千年的演變后,在清代道光年間的常州府,也就是現(xiàn)今的常州,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形式的小籠包,并且在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常州味鮮,無錫味甜,蘇州味美,但都具有皮薄鹵足、鮮香美味等共同特點,并在開封、天津等地也得到了傳揚。清朝時期無錫縣歸屬常州府統(tǒng)轄,小籠包是這一地區(qū)美食文化的共同體現(xiàn)。無錫的小籠包,當?shù)厝擞址Q小籠饅頭,以皮薄鹵多而譽遍滬、寧、杭一帶,是無錫傳統(tǒng)名點,已有百年歷史。
據(jù)民俗專家可考證歷史記錄記載近代小籠包真正成形的起源于近代江南常州府(今江蘇省常州市),而小籠包這個種類本身則是衣冠南渡時,在江南承傳的中原美食之一的湯包,在經(jīng)過了江南地區(qū)當?shù)刂谱鞲倪M而來。
普遍認為現(xiàn)代小籠包與北宋時期的“山洞梅花包”和“灌湯包子”有著傳承上的淵源關系,與中國北方地區(qū)流行的灌湯包子系出同門,千百年來傳承一直沒有斷絕,并在各地得到了創(chuàng)新和發(fā)揚。常州萬華茶樓在清代道光年間的“加蟹小籠饅頭”,上海南翔鎮(zhèn)的黃明賢在1871年創(chuàng)制的“南翔小籠饅頭”,包括清代光緒年間流行于無錫惠山秦園一帶的無錫民間小籠饅頭,及開封、天津等地近代創(chuàng)制的小籠包,都各具特色。江南一帶的常州、無錫、蘇州、上海、南京、杭州、蕪湖等地都有著悠久的小籠包烹飪歷史,現(xiàn)存著不少以小籠包為特色的百年老店。
二、小籠包是哪里的特產(chǎn)
在中國有幾個著名的包子,“杭州小籠包,北方大肉包、天津狗不理包子”等等全國著名包子,這些包子各自有各自的特色,有各自的味道。
1、常州小籠包
關于小籠包的歷史,有觀點說是誕生于清·道光年間的江蘇省常州府,是當時位于小河沿浮橋南堍的萬華茶樓首創(chuàng)著名的加蟹小籠包和加蟹頂黃小籠包(頂部有大塊蟹黃)。
2、上海南翔小籠包
上海的南翔小籠包有百年歷史,誕生于清末同治十年。南翔小籠包初名“南翔大肉包”,后稱“南翔大包”,再稱“古猗園小籠”,現(xiàn)叫“南翔小籠”。
3、無錫小籠包
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于1751年舊歷二月十九日到無錫,宿北營盤(石塘灣北)的龍舟上。他早在出巡前就決定要到無錫秦園(寄暢園)。二十日晨,御駕從黃埠墩換乘小船到秦園,品嘗了小籠包,之后小籠包名氣很旺,一直流傳至今。
4、天津小籠包
狗不理小籠包是狗不理包子的基礎上,借鑒常州無錫等地小籠包的優(yōu)點,具有皮薄,餡大的特點。
5、開封灌湯包
開封小籠包又稱灌湯小籠包,是開封的著名小吃之一,早在北宋時期,已有售賣,稱灌漿包或灌湯包子。東京汴梁(今開封市)70多家酒店之一的“王樓”,制售的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東京汴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