榧子(fěi zi),中藥名。為紅豆杉科植物榧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zhì)假種皮,洗凈,曬干。味甘,性平。歸肺、胃、大腸經(jīng)。具有殺蟲消積,潤肺止咳,潤燥通便的功效。
榧子為紅豆杉科榧樹屬植物榧樹的干燥成熟種子。
榧子的拼音是fěi zi。
沒有區(qū)別。榧子的別名又叫做香榧、香榧子、玉榧等,它們是同一種東西,只不過不同地方的叫法不同。詳細>>
香榧產(chǎn)地主要在我國的浙江省,其中以東陽市、諸暨市、紹興縣、嵊州市、磐安縣等五縣市所屬的會稽山中盛產(chǎn)香榧,這五個縣市又被稱為中國香榧之鄉(xiāng)。
榧子提取物中有豐富的脂肪油,脂肪油可能為人體提供能量,而且可以加快腸胃的蠕動,保護我們的腸胃健康。
榧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是人體所需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zhì),所以食用香榧子可以補充身體的蛋白質(zhì),也可以短暫地消解饑餓感。
榧子內(nèi)含有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適量食用香榧子能夠起到補充微量元素,促進身體營養(yǎng)平衡。
榧子含有粗纖維成分,能夠幫助腸胃的蠕動,而且還可以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可以起到健脾益氣,消食解膩的作用,從而改善腸道功能狀態(tài),增加食欲。
正常劑量內(nèi)使用榧子對人體并無明顯副作用,但若長期大量食用,則容易導(dǎo)致上火、長胖。吃香榧子的時候要注意,有上火、腹瀉等癥狀的患者以及孕婦不宜大量食用香榧。
榧子圖片
榧子多呈橢圓形或長卵圓形,外表面為深黃色或灰褐色,內(nèi)部為黃色,富油性,質(zhì)地堅實。香榧價格一般在70-80元一斤左右,選購時應(yīng)以質(zhì)堅實,富油性,有香氣者為佳
榧子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吃的時候可以用牙齒咬破它的果皮,然后吃里面的果仁。
將榧子用椒鹽、花椒、八角等香料炒制后,就可以充當(dāng)堅果零食食用了,不僅美味,而且還有豐富的營養(yǎng),對人的身體健康是很好的。
榧子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可以將它榨油之后使用,香榧油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香榧子的黑色皮是可以吃的,只不過它的味道有點苦,所以吃的時候會影響口感,但不影響食用功效。
方劑組成:榧子1兩,檳榔1兩,紅藤1兩,貫眾5錢。
方劑用法:水煎取汁,分2次服。每次服藥時隨吃生大蒜2至3瓣。連用3天。
方劑主治:鉤蟲病。
方劑來源:《方劑學(xué)》
方劑組成:青皮一錢,小茴香(炒)一錢,檳榔、烏藥各一錢半,細榧肉(敲碎)三錢,吳茱萸一錢,烏梅二個,甘草八分,朱砂、雄黃各五分。
方劑用法:上藥各為極細末,將前八味,用水一鐘半,煎八分,去滓,隨入后二味,再煎三四沸,攪勻,徐徐服之。
方劑主治:諸蟲上攻,胸腹作痛。
方劑來源:《景岳全書》
Maigoo中藥小編提醒各位注意:中藥的配伍講究對癥用藥,所以在配藥的時候最好找專業(yè)的中醫(yī)進行調(diào)配,不要輕信網(wǎng)上的用藥建議,以免導(dǎo)致健康受損。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取凈榧子仁,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深黃色,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用時搗碎。
將河砂炒熱,加入凈榧子仁,炒至表面深黃色,略見焦斑,撈出,篩去砂子,放涼。
中藥榧子需要貯藏在干燥容器內(nèi)進行保存,最好將其置于干燥通風(fēng)處,這樣可以防潮、防蟲蛀。如果是炮制后的炒榧子,則需要密閉保存,防止其泛油。
香榧樹適合在陰涼,空氣濕度大,光照不太強,且排水良好的低山丘陵上種植,選好地之后,對其進行墾地處理,可適量施入基肥。
香榧樹苗的栽植時間一般在早春(2月下旬~3月上旬),宜淺栽,栽植時要注意苗木要豎直,根系要舒展,填土一半后拔苗踩實,再填土踩實,最后覆上虛土。
小苗造林后1-3年需要在苗周設(shè)保護圈,并搭建遮陽網(wǎng)遮蔭。生長期1-2年內(nèi)要注意中耕除草,2年生以后幼樹以有機肥結(jié)合化肥進行施肥,以促進其生長發(fā)育。
買購網(wǎng)編輯提醒大家注意:野生香榧樹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不得隨意砍伐香榧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