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墻是什么
馬頭墻特指高于兩山墻屋面的墻垣,也就是山墻的墻頂部分,因形狀酷似馬頭,故稱“馬頭墻”。馬頭墻造型豐富多樣,翹首長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風(fēng)。
馬頭墻的成因
江南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墻體之所以采取這種形式,主要是因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火災(zāi)發(fā)生時,火勢容易順房蔓延。而在居宅的兩山墻頂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馬頭墻,則可以應(yīng)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風(fēng)之需,在相鄰民居發(fā)生火災(zāi)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特殊風(fēng)格了。
馬頭墻的作用和寓意
1、作用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而高高的馬頭墻,能在相鄰民居發(fā)生火災(zāi)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故而馬頭墻又稱之為封火墻。
2、寓意
在古代,馬是民間三大勞動力之一,它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吉祥物。一馬當(dāng)先、馬到成功、汗馬功勞等成語都是用來贊頌馬的。馬頭墻酷似馬的頭,我們將這種墻稱作馬頭墻,足以可見對其的贊揚與喜愛。
如今的馬頭墻有著一定的藝術(shù)特色,使用馬頭墻時,兩側(cè)山墻高出屋面,并循屋頂坡度迭落呈水平階梯形,而不像一般所見的山墻,上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是長方形,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在繁華的都市中難能可貴,因此寓意著生機勃勃和興旺發(fā)達。
馬頭墻寬度
馬頭墻的尺寸一般是5--6米,馬頭墻墻頭都高出于屋頂,廓作階梯狀,脊檐長短隨著房屋的進深而變化,多檐變化的馬頭墻在江南民居中廣泛地被采用,有一階、二階、三階、四階之分,也可稱為一疊式、兩疊式、三疊式、四疊式,通常三階、四階更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