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巧板的由來
七巧板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發(fā)明,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兩代在民間廣泛流傳,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一中寫道“近又有七巧圖,其式五,其數(shù)七,其變化之式多至千余。體物肖形,隨手變幻,蓋游戲之具,足以排悶破寂,故世俗皆喜為之?!?/p>
在18世紀,七巧板流傳到了國外。李約瑟說它是“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國劍橋大學的圖書館里還珍藏著一部《七巧新譜》。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特竟用象牙精制了一副七巧板。法國拿破侖在流放生活中也曾用七巧板作為消遣游戲。誰能想象到七巧板居然會跟拿破侖·波拿巴、亞當、杜雷、愛倫坡特以及卡洛爾等人發(fā)生關系?實際上他們全都是七巧板的狂熱愛好者。
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
二、七巧板的名稱說法
關于七巧板的名稱有許多原始的說法:
1、來自被廢棄的英語詞“tangram”:奇怪形狀的小玩意兒;來自詞Tang(中國的唐朝)帶后綴—gram(希臘文意為作品);
2、來自術語“tanka”,意即沿海船上人家。他們在運輸擺渡中除了供應食物、浣洗衣物外,還提供一些娛樂方面的招待。其中就有這種由七塊板組成的中國謎題。大約七巧板一詞(Tangram)就是從tanka game(船上人家的游戲)演化來的。
以上這幾種說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
大概是原始七巧板的濃厚的趣味和它的娛樂釋義,激發(fā)了美國著名謎題專家山姆·洛依德的文學創(chuàng)意。1903年,61歲高齡的他,在《第八茶皮書》中寫道:“按百科全書的介紹,七巧板游戲淵源極為古老。在中國,它作為一種消遣性的玩物,其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
七巧板是我們祖先的一項卓越創(chuàng)造。19世紀初,七巧板流傳到西方,被人們稱為“東方魔板”。
三、七巧板的發(fā)展流程
先是宋朝的燕幾圖→演化成明朝的蝶翅幾→再者清初到現(xiàn)代的七巧板。
燕幾圖 - 七巧板本來的面目是「燕幾圖」,燕幾的意思是招呼客人賓宴用的案幾,引發(fā)這個點子的人是北宋進士黃伯思,他先設計了六件長方形案幾,於宴會時能視賓客多寡適當調整位置,隨后又增加一件小幾,七件案幾全拼在一起,會變成一個大長方形,分開組合可變化無窮。已和現(xiàn)代七巧板相差無幾了。
蝶翅幾 - 后來,明朝嚴澄依照「燕幾圖」的原理,又設計了「蝶翅幾」,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幾而組成的,拼在一起。蝶翅幾雖然是嚴澄發(fā)明的,但是《蝶幾譜》卻是明朝的戈汕在1617年編著。是一只蝴蝶展翅的形狀,分開后則可拼成出一百多種圖形。
七巧板 - 現(xiàn)代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幾圖」與「蝶翅幾」的基礎上加以發(fā)展出來的。
其他國家
七巧板在明、清兩代很快就快傳往日本和歐洲。1805年,歐洲的書目中已經(jīng)收有介紹中國七巧板的書籍。日本七巧板分割方式和中國的略有不同,它應該是采用蝶幾樣法的中心正方形變型而成。由于日本在1742年出版了《清少納言智慧板》一書,而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有關七巧板的書籍——《七巧圖合璧》是1813年出版的,因此日本人認為七巧板是日本人所發(f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