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炊是哪里的特產(chǎn)
簸箕炊是廣東省粵西地區(qū)的傳統(tǒng)小吃,在茂名地區(qū)的電白、高州、信宜、化州,以及湛江地區(qū)的湛江各區(qū),遂溪縣、廉江市、吳川市、雷州市、徐聞縣一帶非常盛行。因其采用竹篾編制而成的簸箕為盛具而著稱,以廉江簸箕炊最為出名。化州又稱“格籺”或“簸箕籺”,湛江市區(qū)及廉江市稱其為簸箕炊。
遂溪西邊沿海的港門、北坡、草潭、楊柑等鎮(zhèn)稱之為“白籺”,制法為放磨成槳的米粉于簸箕當中上鍋蒸煮,待一層熟透后再逐漸添加,一般都有三層以上。待米粉全熟后,用小刀將其剮成格狀,其表面放上香油、芝麻與蒜蓉漿(即蒜雞油)。入口細膩富有彈性,軟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制的醬料,香濃而又不膩,潔白、軟滑、爽口、咸香,油而不膩爽滑有彈性。那種味道絕對令人難以忘懷。
簸箕炊用什么粉做的
需要用到新米,而不是陳米,前者帶有米稻清香,蒸出的口感黏糯有嚼勁。先浸泡一晚吸足水分,隔天一大早,用石磨推磨成米漿,其中水的比例是關鍵,少了則蒸出偏硬,多了則稀而不成型。調制米漿時還需要加入少許的鹽,使其有底味,蒸出來韌爽性十足。隨后加適量的花生熟油增香,附帶另一好處,成品好吃不粘牙。
簸箕炊的做法
制作材料
原料:大米、生粉、清水、熟芝麻、花生油、醬油、辣椒醬、蒜頭、韭菜油。
制作方法
1、先將大米泡一個晚上,一個簸箕炊要3.8兩米。
2、把泡好的米磨成漿(米漿不可太濃),然后把最上面的一層倒出少量來做簸箕炊最上面皺紋。
3、待蒸鍋水開上氣后,將米粉漿一般將分3次灌入托盤或小簸箕蒸熟即成,需要每層熟透后才能灌。否側會是爆破面。
4、最后是做皺紋面,這是最難,最辛苦的一道工。首先要在溫度最高的時候取出簸箕炊,倒進一層薄薄的米漿,雙手左右來回搖,令其成皺紋。
5、大火蒸5到7分種后,開一開,讓蒸籠最上面的蒸汽跑出來。再關好,?;?。否側皺紋面反了。
6、5到10分鐘后。把簸箕炊拿出來放涼,一定要放涼才能算完成簸箕炊。
7、香油的做法:每家煮香油的方法都是不同的,也是簸箕炊好不好吃的關鍵。香油有好幾種口味,常食的口味有:
蒜蓉香油的做法:冷水加定量的生粉拌,令生粉全溶進冷水里。然后加熱至沸騰后往里加老抽生抽醬油定量。停火后加切碎好的蒜頭。撈拌均勻。
韭菜油的做法:據(jù)說是將韭菜放到鍋里炸出油,待到韭菜變黑的時候,將韭菜撈起,香噴噴的韭菜油就出來了。這是電白地區(qū)獨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