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fā)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生效,就發(fā)生效果意思所負載的權利義務關系。當民事法律行為的效果意思確定后,行為人的預期目的沒有出現(xiàn),這時法律行為生效可能會違背行為人的初衷。
例如:某人大學畢業(yè)前找到了工作單位,單位要與其簽勞動合同,但他又考了研究生,如果已經(jīng)簽合同,考上了研究生就不可能再履行勞動合同,這樣就會違約;如果不簽合同,萬一考不上研究生再簽合同該單位可能就已另有人選,就會面臨失業(yè)。如果允許勞動合同附條件,將考不上研究生作為合同的生效要件,一旦考上研究生合同因條件不成就不生效,考不上就生效,就完全符合了行為人的內心意思,達到兩全其美。這類民事法律行為就是附條件法律行為。
民法通則第62條這一規(guī)定,是為方便人們在民事法律行為中能夠靈活地控制行為效力暫不發(fā)生,或使已經(jīng)發(fā)生的效力及時終止的制度,因而具有重要意義。
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條件的特點
《民法通則》第六十二條規(guī)定: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符合所附條件時生效。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約定的客觀情況必須符合相應的法律要求,才構成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中的所附條件。
1、條件應當是尚未發(fā)生的事實,即具有未來性
如果當事人約定的事實在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時已經(jīng)發(fā)生或者正在發(fā)生,則不構成民事法律行為的所附條件。
2、條件應當是當事人在約定時不知道其將來是否發(fā)生,即具有或然性
如果當事人在約定之時確知其在將來必須發(fā)生或者必須不發(fā)生的事實,則均不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所附條件。
3、條件應當是當事人依其意志所選擇的事實,即具有意定性
如果是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則不屬于民事法律行為的所附條件。
4、條件應當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實,即具有合法性
因此,當事人作為條件所約定的事實就不得違反法律規(guī)范的強制性規(guī)定,也不得有悖于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5條規(guī)定的,附條件的民事行為所附條件違背法律規(guī)定的,應當認定該民事行為無效。
5、條件應當是約定用于限制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事實,即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如果當事人約定的事實是為了其他目的,則不屬于民事法律行為的所附條件。
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的擬制效力
1、附條件法律行為在條件成就與否未定前的效力:
(1)行為人非依法律規(guī)定或者取得對方的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法律行為。
(2)行為人在條件成就與否未定時,因條件成就或不成就而受利益的當事人,對于取得該利益享有期待權。
2、條件成就與否確定后的效力:
(1)條件成就時的效力。附停止條件的,自條件成就時起發(fā)生行為人所預期的法律后果;附解除條件的,所附條件成就,法律行為成立時已經(jīng)發(fā)生的行為人所預期的法律效果便消滅。
(2)條件不成就時的效力。因條件不成就而受利益的當事人的期待權歸于消滅。附停止條件的,所附條件不成就,該法律行為不再發(fā)生行為人所追求的法律后果。附解除條件的,所附條件不成就一旦確定,該法律行為于成立時已發(fā)生的法律效力不再消滅,原先不確定效力轉為確定效力。
3、條件成就與不成就的擬制時,法律行為的效力。條件成就與不成就時,法律行為的效力由以下幾種:
(1)一方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shù)刈柚箺l件成就時,視為條件已成就,法律行為生效.
(2)一方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shù)卮俪蓷l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法律行為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