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蠟燭燃燒的原理
蠟燭燃燒是指石蠟和氧氣發(fā)生得劇烈氧化反應,石蠟是一種很穩(wěn)定的烷烴,燃燒時,石蠟分子先分裂成碳、氫原子,同時氧氣也分裂成氧原子,之后氧原子再分別與碳原子、氫原子結合,蠟燭燃燒就是這一過程的體現(xiàn)。
蠟燭中間的線叫燭芯,它起到吸上液態(tài)蠟油的作用。蠟燭剛生產(chǎn)出來時,燭芯上已經(jīng)有了固體蠟油,用火點蠟燭時,固體蠟油受熱,先熔化后汽化,然后蠟油蒸汽被火點燃,這樣蠟燭就被點燃了。
蠟燭燃燒時放出熱量使下面的固體蠟油熔化,被燭芯吸上來,繼續(xù)被上面的火加熱熔化,汽化,點燃,從而形成循環(huán)。
蠟燭是可燃物,但是蠟燭在達到著火點的溫度之前就已經(jīng)熔化,因此一般情況下,固態(tài)的石蠟無法點著,但是液態(tài)或氣態(tài)的石蠟是可以點著的。
二、蠟燭在水里燃燒的原理
蠟燭燃燒時,會將蠟燭芯附近的蠟融化,融化后的蠟燭油,一旦遇到杯中的冷水,立即冷卻并凝固,就像一堵圍墻把蠟燭芯和水隔離開來,而中間未與水接觸的蠟燭油則繼續(xù)供蠟燭燃燒。隨著蠟燭不斷燃燒,蠟燭芯的位置越來越低,燭火就慢慢燃燒到水面下,于是出現(xiàn)了“水火相容”的現(xiàn)象。
蠟燭在燃燒過程中融化的蠟,遇到水會迅速變成固體,并凍結在火焰四周。但是火焰低于水面后,水會把逼向蠟筒的熱量迅速帶走,所以蠟筒就能保護火苗一直燃燒。水起到關鍵的冷卻作用,使靠近水的蠟燭不會因蠟燭芯的燃燒而融化,這樣水被未燃燒的蠟層隔在外面,保護著中間的蠟燭繼續(xù)燃燒,一致燒到杯子的底部為止。
關于蠟燭還有個小實驗:在吹滅蠟燭的一瞬間,可以看到一縷白煙,用燃燒的火柴去點這縷白煙,可以使蠟燭復燃,所以可以證明所冒白煙是石蠟蒸氣遇冷凝固所產(chǎn)生的固體微小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