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倍子是什么東西
五倍子,中藥名。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青麩楊或紅麩楊葉上的蟲癭,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其名字有很多,如文蛤、百蟲倉、木附子、鹽麩葉、上毬子等,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陜西、廣西等地。具有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之功效。常用于肺虛久咳,肺熱痰嗽,久瀉久痢,自汗盜汗,消渴,便血痔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皮膚濕爛。
二、五倍子是動物藥還是植物藥
中藥五倍子一名,乍聽起來,不少人會以為它是一種植物的藥,其實它是一種動物在植物體上造成的贅生物!古代的人也曾誤稱五倍子為植物藥,直到明朝李時珍才予以糾正。
五倍子不是草本植物,它屬倍蚜科昆蟲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鹽膚木、青麩楊等樹上形成的蟲癭(植物受病菌、昆蟲等寄生后形成的囊狀性贅生物)。經(jīng)及時采收,入沸水中煮3-5分鐘,將內(nèi)部仔蟲殺死,曬干或陰干即為五倍子,所以它是一種動物性的中草藥。角倍蚜的蟲癭不規(guī)則的囊狀或菱角狀,故稱“角倍”或“菱倍”,倍蛋蚜的蟲癭稱“肚倍”或“獨角倍”。我國以角倍的產(chǎn)量為大,肚倍的質(zhì)量為佳。
三、五倍子相關(guān)配伍
1、治瀉痢不止:五陪子一兩。半生半燒,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紅痢燒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湯下。(《本草綱目》)
2、治自汗、盜汗:五倍子研末,津調(diào)填臍中,縛定一夜即止也。(《本草綱目》)
3、寐中盜汗:五倍子末、蕎麥面等分。水和作阱,煨熟。夜臥待饑時,干吃二三個,勿飲茶水。(《本草綱目》)
4、治鼻出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鮮綿灰等分,米飲服二錢。(《本草綱目》)
5、治瘡口不收:五倍子,焙,研末,以臘醋腳調(diào)涂四圍。(《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