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烏龍茶的制作工藝與流程
烏龍茶又叫青茶,是一類半發(fā)酵茶,具有口感甜醇、香氣馥郁的獨特品質,廣受消費者青睞,那么烏龍茶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1、采摘
一般適制烏龍茶的鮮葉不宜太細嫩,以中開面為好,以下午采摘為宜,便于夜晚做青。一般采摘期,春茶在谷雨前后,夏茶在夏至前后,暑茶在立秋前后,秋茶在秋分前后,冬片在霜降后。各茶季的采摘間隔期為40~50天,在具體掌握上,應做到“開頭適當早,中間網剛好,后期不粗老”。
2、萎凋
通過萎凋散發(fā)部分水分,提高葉子韌性,便于揉捻成型;失水過程中酶的活性增強,散發(fā)部分青草氣,有利于香氣散發(fā)。
3、做青
萎凋后的茶葉置于搖青機中搖動,葉片互相碰撞,擦傷葉緣細胞,從而促進酶促氧化作用。葉緣細胞的破壞,發(fā)生輕度氧化,葉片邊緣呈現(xiàn)紅色。葉片中央的顏色由暗綠轉變?yōu)辄S綠,形成所謂的“綠葉紅鑲邊”;同時水分的蒸發(fā)和運轉,有利于香氣、滋味的發(fā)展。
4、炒青
烏龍茶的內質已在做青階段基本形成,炒青是承上啟下的轉折工序,主要是抑制鮮葉中酶的活性,控制氧化進程,防止葉子繼續(xù)紅變,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質。其次是低沸點青草氣揮發(fā)和轉化,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時通過濕熱作用破壞部分葉綠素,使葉片黃綠而亮。此外,還可繼續(xù)揮發(fā)一部分水分,使葉子柔軟,便于揉捻。
5、揉捻
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于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
6、干燥
可抑制酶促氧化,蒸發(fā)水分和軟化葉子,并起到熱化作用,消除茶葉中的苦澀味,促進滋味醇厚。
以上是一般烏龍茶的制作工藝,不同地區(qū)的烏龍茶制作工藝可能略有不同,比如炭焙烏龍茶還要經過木炭烘焙處理等工藝。
二、青茶的關鍵加工工藝是什么
青茶即烏龍茶,在制作青茶的過程中,關鍵工藝是做青,該工藝奠定了青茶的香氣、滋味基礎,也是形成了綠葉紅鑲邊品質特征。烏龍茶做青工序對環(huán)境和做青程度有一定的要求:
1、烏龍茶做青環(huán)境
做青在青間進行。青間陰涼較密閉,室溫20℃~26℃,空氣相對濕度65%~80%,便于控制溫、濕度;若室溫低于20℃時,則需加溫,以促進做青葉內含物的化學變化;當室溫超過29℃時,應采取降溫措施,以控制化學變化進程。
2、烏龍茶做青程度
做青適度標準:當搖青葉葉緣呈現(xiàn)朱砂紅、葉面青色(或黃綠)、葉脈透明、葉緣背卷呈湯匙狀、外觀挺硬、嫩葉手摸柔軟如綢、散發(fā)出濃郁的桂花香(或蘭花香)即為適度,應立即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