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特色美食小吃有哪些
廟會是北京過年的主要習(xí)俗,廟會上的小吃其實多半是北京日常街頭巷尾叫賣的吃食,具有北京地方特色,適合北京人的口味。
1、豆汁
賣豆汁的照例是從粉房將生豆汁挑到廟上,就地熬熟,具有色澤灰綠,豆汁濃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
2、扒糕
扒糕是用蕎麥面和榆皮面做成的小圓坨,如燒餅大,蒸熟后,夏天放在冰上鎮(zhèn)著;冬天則放在爐鐺上,加油炒熱,謂之熱炒扒糕。
3、灌腸
灌腸本應(yīng)是用豬大腸灌上碎肉和淀粉,蒸熟后削片在鐺上用大油煎烙,但廟會上所賣的灌腸卻只用淀粉點上紅,作成腸形削成小塊在鐺上用極次的湯油半煎半烙,使其外焦里嫩,然后澆上蒜汁鹽水,用竹簽扎著吃。
4、羊霜腸
羊腸子灌上血,腸子上的油白似秋霜,故名霜腸,講究的里邊還灌了羊腦兒、脊髓,小販進行加工,燉熟后,狀如小小的紅啞鈴,煞是好看,吃時,加上芝麻醬、醬油、醋、香菜。
5、茶湯油茶
茶湯是炒熟的糜子面,放上紅糖,用滾開的水一沖即成。油茶是用牛油或素油將面粉炒熟,放上糖,用滾開的水一沖,再加上山楂條、青紅絲、葡萄干、核桃瓤、瓜子仁等一些果料,使之香甜可口,別有風(fēng)味。
6、驢打滾
做法是將黃粘米面蒸熟后,攤開展平,撒上熟豆面和紅糖,然后卷起來一切,狀如螺絲轉(zhuǎn)兒。還有的用豆沙或紅糖包成像雞蛋大小的團子,滾上炒豆面,放在小碟里,有的還澆上“糖稀”。
7、炒肝
名為炒肝,實際上是燴肥腸加上一點點肝,用白湯或口蘑湯勾上芡,略放蒜泥少許。講究的還要澆上炸花椒油,這樣,喝起來可以爽口。
8、炸丸子
這是以豆面加上碎粉條炸出的丸子,其吃法有兩種,一種是清湯五香白煮的,吃的時候放些醋、香菜末和辣椒油;另一種是用煮肉的湯勾上芡,成為鹵煮丸子,吃的時候放些蒜泥。
9、老豆腐
通常是把磨好的豆?jié){放在鍋里,點上適量的石膏,便成了很嫩的老豆腐,然后放上芝麻醬、韭菜花、鹵蝦醬、辣椒油等調(diào)料。
10、艾窩窩
艾窩窩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經(jīng)蒸熟的,餡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
廟會上最受歡迎的美食
1、羊肉串
廟會小吃的主角羊肉串,是以新疆烤羊肉串為代表的普及性燒烤,基本是屬于大眾食品,有街頭夜市的燒烤攤和燒烤和自助野炊種三種方式。
2、糖人
傳統(tǒng)民間手工藝品之一,以麥芽糖為原料,將糖加熱,使其變軟,調(diào)入紅、藍、黑等色素,根據(jù)需要可以調(diào)出數(shù)十種不同的顏色,然后借助剪刀、小梳、小篾刀等工具及竹片、彈簧、石膏粉等輔助材料,經(jīng)由藝人吹、拉、搓、扯、捏、壓、剪等技藝塑制成形。
3、臭豆腐
湖南有名的特色傳統(tǒng)小吃油炸臭豆腐,為湖南有名的特色傳統(tǒng)小吃,具有遠處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特點,是廟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小吃。
4、糖葫蘆
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tǒng)小吃,它是將野果用竹簽串成串后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fēng)迅速變硬。北方冬天常見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凍硬,吃起來又酸又甜,還很冰。
5、棉花糖
一種特色甜食,將白糖倒入棉花糖機中制出糖絲,再用棒子將糖絲纏繞起來而成,入口即溶,因糖絲跟棉花絮十分相似,故得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