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和伏特加的區(qū)別 白蘭地、威士忌和伏爾加的區(qū)別
白蘭地
是英文Brandy的譯音,它是以水果為原料,經(jīng)發(fā)酵、蒸餾制成的酒。通常,我們所稱的Brandy(白蘭地)專指以葡萄為原料,通過發(fā)酵再蒸餾制成的酒。而以其他水果為原料,通過同樣的方法制成的酒,常在白蘭地酒前面加上水果原料的名稱以區(qū)別其種類。比如,以櫻桃為原料制成的白蘭地稱為櫻桃白蘭地(Cherry Brandy),以蘋果為原料制成的白蘭地稱為蘋果白蘭地(Apple Brandy)?!鞍滋m地”一詞屬于術(shù)語,相當于中國的“燒酒”。
威士忌
(Whisky)這個字來自蘇格蘭古語,意為生命之水(Water of Life)。威士忌是以大麥、黑麥、燕麥、小麥、玉米等谷物為原料,經(jīng)發(fā)酵、蒸餾后放入橡木桶中陳釀、勾兌而成的一種酒精飲料。主要生產(chǎn)國為英語國家。威士忌一字,是古代居住在愛爾蘭和蘇格蘭高地的塞爾特人的語言,古愛爾蘭人稱此酒為VISAGE-BEATHA,古蘇格蘭人稱為VISAGE BAUGH。經(jīng)過千年的變遷,才逐漸演變成Whiskey。不同國家對威士忌的寫法也有差異,愛爾蘭和美國寫為Whiskey,而蘇格蘭和加拿大則寫成Whisky,尾音有長短之別。廣義解釋,“威士忌”是所有以谷物為原料所制造出來的蒸餾酒之通稱。雖然在傳統(tǒng)觀念上,許多人都認為威士忌是以大麥為原料制造,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這樣的情況有點類似白蘭地,雖然許多人都認為只有以葡萄為原料所制造出來的蒸餾酒才叫白蘭地,但事實上,白蘭地這名詞泛指所有以水果為原料所制造出來的蒸餾酒。威士忌這名詞本身的定義并不是非常地嚴謹,除了只能使用谷物(Cereals/Grains)作為原料這個較為明確的規(guī)則外,有時剛蒸餾完畢還處于新酒狀態(tài)的威士忌,本身特性其實與其他的中性烈酒(Neutral Spirits,如伏特加、白色蘭姆酒)差異并不大。幾乎所有種類的威士忌都需要在橡木桶中陳年一定時間之后才能裝瓶出售,因此我們可以把陳年這道手續(xù)列為制造威士忌酒的必要過程。除此之外,要能在蒸餾的過程之中保留下谷物的原味,以便能和純谷物制造且經(jīng)過過濾處理的伏特加酒或西洋谷物酒(例如Everclear)區(qū)別,是威士忌另一個較為明確的定義性要求。
伏特加
(英文:VODKA、俄文:Водка)源于俄文的“生命之水”一詞當中“水”的發(fā)音“вада”(一說源于港口“вятка”),約14世紀開始成為俄羅斯傳統(tǒng)飲用的蒸餾酒。但在波蘭,也有更早便飲用伏特加的記錄。伏特加酒以谷物或馬鈴薯為原料,經(jīng)過蒸餾制成高達95°的酒精,再用蒸餾水淡化至40°-60°,并經(jīng)過活性炭過濾,使酒質(zhì)更加晶瑩澄澈,無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澀,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酒獨具一格的特色。因此,在各種調(diào)制雞尾酒的基酒之中,伏特加酒是最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變通性的一種酒。俄羅斯是生產(chǎn)伏特加酒的主要國家,但在德國、芬蘭、波蘭、美國、日本等國也都能釀制優(yōu)質(zhì)的伏特加酒。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時,由于俄羅斯制造伏特加酒的技術(shù)傳到了美國,使美國也一躍成為生產(chǎn)伏特加酒的大國之一。伏特加酒分兩大類,一類是無色,無雜味的上等伏特加;另一類是加入各種香料的伏特加(Flavored Vodka)。伏特加的制法是將麥芽放入稞麥、大麥、小麥、玉米等谷物或馬鈴薯中,使其糖化后,再放入連續(xù)式蒸餾器中蒸餾,制出酒度在75%以上的蒸餾酒,再讓蒸餾酒緩慢地通過白樺木炭層,制出來的成品是無色的,這種伏特加是所有酒類中最無雜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