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從清華大學無線電工程系畢業(yè);
1960年,從蘇聯(lián)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yè),獲得副博士學位;
1979年,到日本東京大學做兩個月的短期訪問學者。
1989年,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量子光學開放實驗室;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9年,當選為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86年,“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1989年,中國物理學會首屆饒毓泰物理獎;
199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信息技術科學部)。
1977年,“銣原子頻率標準”獲上海市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1978年,“銣原子頻率標準”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1985年,“遠望號”綜合測量船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88年,“激光偏轉原子束研究與亞泊松光子統(tǒng)計規(guī)律的驗證”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9年,“激光偏轉原子束研究與亞泊松光子統(tǒng)計規(guī)律的驗證”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1995年,“光泵遠紅外激光理論與技術”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
1996年,“腔內QED效應研究”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
2014年,“冷原子/分子的磁、光操控及其原子光學研究”獲高??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