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畢業(yè)于福建龍巖農業(yè)學校。
1959年 - 1964年,在福建永安縣大陶農業(yè)中學、永安縣農業(yè)中學擔任教師。
1964年,結業(yè)于福建農學院(函授)。
1964年 - 1972年,在永安農業(yè)職業(yè)學校、三明地區(qū)五七干校擔任教師。
1972年09月,從五七干校被調入福建三明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工作,作為福建省協(xié)作組成員被派往海南。
1972年09月 - 1995年,先后擔任福建三明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所長。
1987年,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
1992年,晉升為研究員(評研究員時免予論文答辯)。
1996年 - 2006年,擔任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擔任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2012年07月,應邀出任世界客屬第二十五屆懇親大會首席“城市驕傲”形象大使。
2016年06月12日,擔任國家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成員。
2020年11月,沈陽農業(yè)大學國家生物炭研究院成立,受聘為學術委員會委員。
1980年,根據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理論,培育出恢復系“明恢63”。
1981年,利用“明恢63”和不育系“珍汕97A”雜交,培育出“汕優(yōu)63”。
1988年,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福建省勞動模范”榮譽。
1989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2011年,榮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先進個人、“全國首屆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榮譽。
1985年,項目《雜交水稻組合"四汕優(yōu)63"》榮獲“三明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6年,項目《雜交水稻組合"汕優(yōu)78"》榮獲“三明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8年,項目《雜交水稻新組合"汕優(yōu)63"》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1年,項目《雜交水稻新組合"V優(yōu)63"》榮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1年,項目《雜交水稻早熟組合"V優(yōu)77"》榮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4年,項目《雜交水稻組合"汕優(yōu)77"》榮獲“三明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8年,項目《雜交水稻組合汕優(yōu)72》榮獲“農業(yè)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8年,項目《雜交水稻恢復系明恢63的選育與利用》榮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2年,項目《雜交水稻恢復系的廣適強優(yōu)勢優(yōu)異種質明恢63》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