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 - 1952年,在清華大學學習。
1952年,畢業(yè)后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氣象專業(yè)擔任助教。
1954年,在謝義炳教授的力薦之下,成為蘇聯(lián)動力氣象專家阿基諾維奇研究生。
1957年 - 1959年,前往蘇聯(lián)莫斯科大學和科學院應用地球物理所進修。
1979年,由講師直接晉升為教授,歷任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6年,加入九三學社。
1986年 - 1992,擔任中國際云降水委員會(ICPP)執(zhí)行委員。
1989年 - 1991年,攜帶自制的微波輻射計系列,三次在日本潮岬及奄美大島進行海洋大氣觀測,成功取得觀測數(shù)據(jù)。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92年 - 1996年,擔任國際核化與大氣氣溶膠委員會(ICNAA)委員。
1994年,當選為國際高等學??茖W院院士。
1988年,獲得“中青年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1990年,獲得“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4年,當選為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
2004年,獲得“何梁何利科學進步獎”。
2006年,獲得“中國氣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1、研制多頻微波輻射計系列,建成大氣遙感站,用以監(jiān)測天氣變化研制雷達與微波輻射計測雨系統(tǒng)。
2、研究遙感水面油污和土壤濕度,用于環(huán)境遙感。
3、建立光學遙感氣溶膠和二氧化氮的新方法,并利用衛(wèi)星遙感得出東亞大氣塵暴的分布和總量,建成低空大氣遙感系統(tǒng)在海洋進行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