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釉上彩?
釉上彩是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白瓷坯或生坯上,用色料繪飾各種紋飾后,最后在700℃—900℃左右的低溫窯爐中二次燒造,低溫固化彩料而成。由于是畫在釉面上的,所以彩料應用廣泛,釉色鮮艷,品種豐富且藝 術性較強,因而易磨損,易受酸堿等腐蝕。且繪制的技法比較容易,表現(xiàn)力極強,但是因為色料并沒有與釉料完美融合,所以所繪制的紋樣 稍凸出,摸上去有手感。釉上彩繪主要包括五彩、粉彩、新彩、琺瑯彩、墨彩、描金等。色料用的是650℃——800℃的低溫燒成。由于溫度 低,許多顏料都能經(jīng)受這樣的溫度,故燒出來的顏色變化不大。釉上彩多用的調(diào)料是樟腦油或松香油進行調(diào)和。且以洗水法為基礎技法,即 先用筆蘸“水色”往坯上塌一筆,然后將筆上的顏色洗掉,撓水反復洗擦。
什么是釉中彩?
釉中彩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的瓷器裝飾技法,也成為高溫快燒顏料,顏料中的溶劑成分不含鉛或少含鉛,在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的白瓷坯上先上一層釉再在上面上彩或畫畫寫字,然后再上釉,最后通過1100~1260℃的高溫快燒(一般在最高溫階段不超過半小時),釉面軟件包化熔融,使顏料滲入釉內(nèi),冷卻后釉面封閉而成。釉中彩瓷器細膩晶瑩、滋潤恍目,抗腐蝕、耐磨損,且具有釉下彩的部分效果。釉中彩解決了陶瓷畫面鉛的溶出問題,在學術界也有觀點說:‘’里紅屬于釉中彩‘’。
什么是釉下彩?
釉下彩是指先在在生坯或經(jīng)過烘烤后的素坯上用色料從事彩畫裝飾,再在其上施釉,釉是在最表層的,然后進入高溫窯焙燒而成的。釉 彩和彩繪的紋樣是一次燒成,色料充分滲透在坯釉中。燒成后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顯得晶瑩透亮。最早雛形可以追溯到宋 代,一直延續(xù)至今。釉下彩 主要以青花、釉里紅和釉下五彩為主,色料用高溫燒成,色料在未燒制前與燒制后的色相變化比較大,而色料中 能耐高溫的不多,因此顏色的變化極難掌握。一般來說用的是甘油、牛膠、乳香油、有的甚至用茶葉水來進行調(diào)和色彩。釉下彩通常以分水 法為基礎技法,即在勾好的輪廓線內(nèi),用色料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