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奣映(生卒年不詳),字雪君,號問米居士,云南姚安人,中國著名思想家、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高奣映是楚雄歷史上最有名的人,與顧炎武、黃宗羲齊名。作為明末清初姚安一位有作為的世襲土司,他酷愛讀書,學(xué)識廣泛,樂于助人,集儒、釋、道于一身,在理學(xué)、佛學(xué)、文學(xué)、歷史等各方面均有建樹,一生創(chuàng)作大量詩文,著述凡81種之多。其至今尚存代表作有《金剛慧解》、《太極明辨》、《雞足山志》、《滇鑒》、《迪孫》、《妙香國草》等。
朱培德(1888年10月29日-1937年2月17日),字益之,出生于祿豐元永井(現(xiàn)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一平浪鹽礦元永井礦區(qū))。他是國民革命軍南京中央軍校校務(wù)委員,國民政府軍訓(xùn)總監(jiān)部總監(jiān),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在云南講武堂時期就和朱德并稱模范二朱,歷經(jīng)護國戰(zhàn)爭,護法戰(zhàn)爭始終追隨孫中山先生,后作為第三軍軍長參加北伐戰(zhàn)爭、戰(zhàn)功卓著,官至江西省主席,參謀總長,代理總司令、軍委辦公廳主任,是國民革命軍第一批正式授予一級上將軍銜的八人之一。
劉聯(lián)聲(生卒年不詳),字毅庵,楚雄人,云南著名詩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劉聯(lián)聲參加重修《楚雄府志》,為后世留下一部寶貴的史料。他的詩集《脈望齋詩草》曾于清初刊刻問世,“乾隆中被列入違礙書籍類,奏毀數(shù)次“,幸《滇南詩略》錄詩32首,《滇詩拾遺補》錄詩12首?!栋⑸w妃》一詩,記述梁王暗殺段功一事梗概,后來郭沫若根據(jù)此詩創(chuàng)作了《孔雀膽》。
李一平(1904年-1991年),又名李玉衡,云南大姚縣人,國務(wù)院參事、中國佛教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李一平先生一生多次投身于革命事業(yè),1949年他到北京向中共中央請示云南起義事宜,并與董必武、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lǐng)導(dǎo)人共商起義的具體部署,為云南滇軍起義和云南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一生研究儒學(xué)、佛學(xué),講求做人之道,深受愛戴和敬重。
李啟東(1503年-1552年),字元叔,又字伯宿,云南楚雄鹿城人,明朝南京禮部主客司郎中。李啟東天資穎異,強記憶,博覽百家,少入邑庠,文思敏捷,下筆千言,一揮而就,學(xué)使鄭良貴稱之為奇才。后考入龍崗書院,知府祝宏舒(溫江進士)閱其卷,稱之為“屠龍手”。嘉靖辛卯(1531年)鄉(xiāng)試,考取第三名。壬辰(1532年)赴京會試,考取二甲一名,稱傳臚,授兵部武選司主事。
讀體(1601年-1679年),號見月(世稱“見月律師”),云南省楚雄縣人。讀體弘戒數(shù)十年,戒弟子以數(shù)萬計,法嗣亦有數(shù)十人,近世律宗之重興,至讀體集大成,法席之盛,近古以來未有,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也較為顯著。其著述有《大乘玄義》、《毗尼止持會集》、《毗尼作持續(xù)釋》、《毗尼日用切要》、《黑白布薩》、《藥師懺法》、《剃度正范》、《傳戒正范》、《僧行軌則》、《三反五八戒正范》等傳世。
甘雨(1823年-1895年),字潤之,又字慰農(nóng),晚年自稱臥云老人,云南楚雄人,清代畫家。甘雨出生于書香門第,自幼便好學(xué)不倦,著述頗多,除《姚州志》外,有《小兒四言訓(xùn)》、《女兒四言訓(xùn)》、《瀘江歸吟集》、《閑余瑣錄》、《讀書談》、《選擇精要便檢》、《補過齋遺集》等著作傳世。
池生春(1798年-1836年),字龠庭,別號劍芝,楚雄鹿城人,明清楚雄“八大翰林”之一,楚雄著名歷史人物。他出生在一個窮秀才家庭,12歲人邑庠,后補廩生,21歲中舉,25歲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又授編修。池生春一生,勤學(xué)奮著,留下不少傳世佳作。除《入秦日記》、《直廬記》外,尚有《池司業(yè)遺稿》、《池司業(yè)遺集》等。
劉策(?-1630年),字范董,武定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進士。天啟元年(1621)春起天津兵備,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召拜兵部右侍郎,協(xié)理戎政。五年冬,為逆黨劾歸。崇禎二年(1629)夏起故官,兼右僉都御史,總理薊、遼、保定軍務(wù)。后金兵由大安口入內(nèi)地,劉策不能御,被劾。祖大壽東潰,劉策偕孫承宗招使還。崇禎三年正月初十日,與總兵張士顯并逮,斬于市。
莫肇衡(1895年-1938年),云南省廣通縣(現(xiàn)屬祿豐縣)人,抗日英烈。在臺兒莊東南火石埠村遭遇東莊來襲之日軍時,他指揮戰(zhàn)士們展開肉搏戰(zhàn),不幸被一顆子彈射進了胸膛。在被戰(zhàn)敵士抬往戰(zhàn)地醫(yī)院途中,莫肇衡掙扎著扯下浸滿鮮血的征衣,在戰(zhàn)友攙扶下于道旁一塊石頭上,用血寫下了“壯志未酬身先死”七個字后,一腔熱血噴出,壯烈犧牲。